百潤是由肖耿民和他當年在施貴寶的上司希臘籍美國人Paul c.Contomichalos各出30萬美元資本金創立。肖耿民說,當時他們創業時,有很多跨國公司不太注重中國的醫藥市場,認為中國給他們帶來的麻煩要大于給他們帶來的收益。
肖耿民也很自然地從"傍大牌"開始來實現"百潤"的目標。
從零開始創業的路程是艱辛的。百潤同羅氏的合作,30頁的商業計劃書前后修改了4個月,前后談了10個多月,雙方才最終達成合作意向。
通過不斷努力,全球前十大藥廠中有3家公司(葛蘭素史克、施貴寶、羅氏)成了百潤的緊密合作伙伴。合作伊始,百潤獨家代理這些藥廠皮膚類創新產品在華的營銷權,引進需要的產品,完成它們在華銷售所必要的注冊,乃至臨床試驗等前期工作,與專業醫生溝通,做市場推廣,發展國內經銷商,拓展渠道(包括醫院、藥店、專業零售網點)等等。與跨國大藥廠諾華的合作則與上述公司有所不同,肖耿民稱這是"過渡性"合作,目前主要是百潤負責其部分產品在華市場推廣,具體的藥品銷售工作仍由諾華自行負責。
獲得獨家代理權只是百潤的跳板,肖耿民最終的目標是買斷一個產品在中國的權益,這樣百潤的利潤空間更大,經營也更能持續。買斷的達成,一來,合作伙伴要愿意賣,二來,百潤需要有資本。據肖耿民透露,有些產品權益的買斷金要100萬美元。隨著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愈發重視以及國內民營藥廠對國外創新藥的興趣與日俱增,權益買斷價格也在攀升。
2008年,百潤在創業的第8年,成功地買斷了兩個自己一直代理的產品。為了那次買斷,百潤進行了第一次私募融資,引進了1550萬美元。肖耿民將之稱為百潤的重要突破。
2008年,百潤的另一大突破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絲塔芙產品進入銷售階段。它標志著百潤從醫藥產品跨界到非藥產品,從B2B模式延伸到B2C模式。"今年非醫藥產品會占到3
目前,百潤有16個中國政府批準的藥品,其中3個是醫學美容的系列產品,4個藥妝系列產品。而從去年到今年,百潤新增的產品就有6個。在肖耿民看來,中國這幾年的市場發展很快。"當市場起來的時候,百潤也準備好了。"接下來,百潤的規劃是逐步進入海外市場,以及做產業鏈的延伸,諸如在合適時機,收購醫藥研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