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娛樂行業中產業鏈條最長的一個娛樂品牌,現在迪士尼在中國的業務及營銷重點卻放在了產業鏈最末端的消費品上,這是困境,也是無奈之舉。
迪士尼王國
影視娛樂:
整個迪士尼公司都是在這部分業務的基礎上建立的,包括迪士尼電影集團、迪士尼家庭娛樂公司、迪士尼音樂集團和迪士尼戲劇制作集團。
媒體網絡:
該部門負責運營迪士尼的各種媒體網絡資產,包括迪士尼國際電視集團、迪士尼-ABC國際電視集團,"迪士尼在線"廣播、迪士尼互聯網集團以及ESPN迪士尼互動媒體集團。
主題樂園度假區:
迪士尼在全球擁有5個度假區、11個主題樂園,還有兩艘巨型郵輪--迪士尼海上巡航線,還有ESPN Zone 主題餐館,NHL冰球隊"巨鴨隊" .
消費品:
作為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費品授權商,迪士尼在全球授權推出包括服裝、家居、玩具、食品、出版、游戲等7大類消費品。
最近這兩個月,迪士尼一直動作不斷。
5月28日,迪士尼在廣州開設了其在中國的首家一站式門店"Disney Kids Mall"(迪士尼消費品專區),這是迪士尼在中國獨創的一種零售業態,專門針對一二線城市高端消費人群,一旦試點成功將在全國復制。而就在4月底,迪士尼專為中國三線城市設立的"Toonsland"(卡通天地)零售店,才剛剛全面啟動。
位于廣州中華廣場的這個Disney Kids Mall,面積有1000平方米,與以往授權商產品單一的專賣店不同,這里有15個授權商經營的5000多種商品進駐,包括服裝、皮具、家居、玩具等多個品類。更大的特色是,它還專門設有以迪士尼系列卡通人物為主題的娛樂專區,營造充滿迪士尼色彩的購物體驗來販賣文化。
迪士尼要發力消費品市場了?是的,的確如此。不過,如果你對這個娛樂王國的傳統商業模式有少許了解,或許你又會接著問,它這樣做是不是本末倒置了--怎么一改傳統,把營銷重點放在產業鏈最末端的消費品上了?
多年來,迪士尼的傳統商業模式一直都是先通過電影、電視制作娛樂內容,再將影視內容拓展為衍生品的主題樂園、消費品等,也就是說影視歷來都是迪士尼販售的急行軍。為何在中國,它要一改傳統,把殿后的變成了先鋒?其實原因很簡單,迪士尼的完整產業鏈只有部分進入中國,尤其是位于產業鏈前端的影視頻道一直難以在華落地,迪士尼只能選擇先做衍生產品,觀望著中國的發展變化,再設法做影視生意。
原創的內容線上"出鏡"無望,本土"喜羊羊"們又在步步緊逼,這其實是迪士尼的無奈之舉。
華特迪士尼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張志忠將這種調整稱為"本土化突圍",除了把衍生產品變為業務拓展的急先鋒,這個本土化還包括合拍中國本土的影視劇。
殿后的變成了先鋒
"在Disney Kids Mall的娛樂專區,看到米老鼠、小熊維尼、白雪公主這些形象時,你很可能會停下腳步,想弄清楚這背后的卡通故事。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么迪士尼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說這話的是迪士尼消費品部及家庭娛樂部門高級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韓剛,集團給他的任務是"在未來幾年,要把中國做成迪士尼最大的消費品市場".
在中國的這兩年里,他一直都在了解迪士尼人物形象及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的認知度。他發現,要在沒有被迪士尼文化熏陶過的中國市場推廣消費品業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對現在的中國兒童來說,相比這幾年才冒出來的喜羊羊、灰太狼等中國本土動畫形象,迪士尼旗下的唐老鴨、米老鼠、白雪公主等諸多"全球明星",其實并沒有多少吸引力。這也并不奇怪,相比于中國的本土動畫,迪士尼的動畫片并未在電視上頻繁出現,這些"大明星"的影響力自然高不到哪里去。這也直接拖累了依附于這些形象之上的衍生品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