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xp5x"><big id="nxp5x"><noframes id="nxp5x">

    <var id="nxp5x"><video id="nxp5x"></video></var>

          <em id="nxp5x"></em>

             首 頁 商會簡介 商會章程 分會動態 組織機構 行業動態 會員之窗 產業要聞 加入我們 申請專題小組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其它要聞
            信用缺失制約金融業發展
            2010/7/6 來源:

            從傳統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沒有完善的市場體系、完備的企業制度、有效的監管制度,導致了中國金融體制特殊的脆弱性。日前在濟南舉行的“中國金融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學術研討會”上,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劉錫良教授分析了中國金融體系脆弱的原因,他表示,一切信用交易必須建立在明晰的產權基礎之上,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產權不明晰導致了信用的脆弱,信用問題成為制約金融業發展根本性問題。   “企業為什么敢借銀行的錢不還?就是因為他們認為銀行是國家的,而他們也是國家的。地方政府為什么敢借國家的錢不還?他們認為地方政府也是國家的,為什么不能花國家的錢?”   劉錫良認為,從民間信用到商業信用再到國家信用,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信用制度首先是銀行信用,銀行信用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但目前我們的社會恰恰缺少商業信用。   他指出,在政府里,危及金融安全的是地方債務,特別是鄉村兩級債務。拖欠民工工資的現象與政府在建項目有關,與地方政府債務相關。而這恰恰是一個政府信用問題。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主任杜莉教授則把金融問題的根源歸位于信息不對稱。杜莉建議,要構建信用基礎,致力于改變目前人們不守信用的理念;構建制度性、體制性基礎。各家銀行需要給出正確的信息、準確的價格信號,而不要人為地扭曲這些信息;要構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參與約束和激勵相容的機制,包括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上市股權結構問題的改善、審計制度的完善及避免中介機構與上市公司合謀行為的發生等;同時,要強化信息披露建設以及執行工作。 摘自:中國經濟時報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電話:86-10-88210277, 68225742
            京ICP備05054873號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6.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全部欧美老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