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動態 |
|
別考驗用戶的誠信 |
2010/7/6 來源: |
|
近日看到新華網的一則新聞“南京一名高校在校生最近1個月內換了3個手機號碼。如此頻繁換號,只為利用話費結算的滯延時間惡意欠費,把手機卡打爆就扔掉換新卡!逼鋵嵾@也算不上什么新聞了,很久之前筆者的一些大學同學就利用過這個計費系統的漏洞來打免費長途了,只不過當時買一個SIM卡的費用頗貴,所以這種伎倆不過偶爾為之。而這次南京聯通買1送1,只需花50元,就能買到兩張內含50元話費的手機卡,大大降低了用戶購入SIM卡的費用,自然也就使得用戶利用這個漏洞的行為變本加厲。
其實這則新聞真正有趣的在于聯通一位工作人員對于此事的評論“這也是令我們頭疼的問題,只能依靠大學生用誠信自我約束!笨吹竭@位工作人員說希望用戶講誠信,不要鉆計費系統的漏洞,筆者除了好笑還是好笑,看來這位工作人員到現在還沒有明白“預付費卡”模式的特性,這樣的員工上級炒了也罷。
還是讓我廢一些筆墨,來說明一下為什么在這個事件上,作為運營商的聯通是不應該寄希望于用戶的誠信的吧。
我們都知道,目前國內的移動電話服務有兩種計費模式,第一種是簽約制的,用戶可以先行使用,每個月結算周期結束后才需要未發生的服務付費;而第二種則是預付費制,用戶必須先往自己的帳戶里充值,沖多少才允許使用多少,不允許透支。
之所以存在兩種完全不同的計費模式,歸根到底就是對于用戶信任程度的不同考量。第一種簽約制無疑是信任用戶,認為用戶是有誠信的,所以才允許用戶先用后付費。但是憑什么相信用戶?一般需要用戶的身份證完成一個簽約,如果是開通國際漫游的話,甚至還需要戶口簿。用戶出示身份證、戶口簿這些證明,就是為了證明自己信用的額外費用;第二種預付費制呢,是不信任用戶的。這并不是使用預付費制的用戶是不誠信的,只不過這些用戶無需出示自己的身份證、戶口簿甚至利用自己的銀行信用記錄來證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對于這些用戶,預付多少用多少的模式可以規避掉用戶信用度的問題,也就避免了運營商對于用戶信用程度調查的費用。
既然預付費制度的產生就是為了不需要信任用戶就能夠為用戶提供服務而產生的,那么現在運營商又希望預付費制度的用戶講誠信,這無疑就是一種可笑的說法。也許你可以認為誠信是一種美德,但是我卻更愿意把誠信看作一種成本。運營商為我提供了先用后付費的模式,所以我必須付出身份證明這些證明自己誠信的成本,或者反過來說因為我付出了證明了自己誠信的成本,所以運營商才為我提供先用后付費的模式。反過來預付費模式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我是先付費后使用的,所以我無需任何手段證明我的信用,無需付出這個成本;或者說因為我不愿意或者不能付出這個成本,所以運營商為了安全采用先付費后使用的模式。付費模式與誠信是相關聯的,用戶想用到什么樣的付費模式,就應當付出對應的誠信成本;反之亦然。
所以說,既然現在用戶享用的是先付費后使用的模式,那么作為運營商就不應當要求用戶付出任何的誠信成本——相反運營商倒應該努力證明自己的誠信,不會利用計費系統亂收費。因此,上面那位聯通的工作人員突然又對預付費用戶講起誠信來,實在是好笑。打一個比方,假如我是預付費用戶,我預付的款項都用完了,但是暫時買不到沖值卡為帳戶沖值,這個時候我打電話要求聯通暫時讓我透支,你說聯通會不會答應?當然不會,既然運營商不會和預付費用戶講誠信,運營商又有什么權利要求預付費用戶講誠信?
其實說到底,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不再那些利用漏洞的大學生,而是聯通放任計費系統的漏洞存在。雖然筆者對于電信的計費系統不甚了解,但是基于筆者以前使用中國移動的幾類服務的經驗來看,這個計費延后的漏洞并非是技術上不能克服的。同樣是預付費卡,中國移動的“神州行”的系統是實時計費的,你打完一個電話或者發一個消息之后,查賬立刻可以發現你的帳戶里被扣了錢;但是之后推出的類似“易通卡”“動感地帶”之類的預付費卡的系統則不是實時計費的,你一天里面打電話或者發短信的費用往往要到當天的晚上才會一次性結算。
我不知道為什么中國移動再后來推出的預付費平臺不再采用實時計費的模式,從理論上來看,這樣做無疑是有問題的。既然預付費模式本身就是一種不信任用戶的計費模式,那么就應該把所有可能的漏洞給堵上,避免用戶任何的不誠信行為造成損失,可是偏偏目前的運營商卻偏偏要留一個巨大的漏洞給讓用戶有可乘之機,這就像銀行明知道銀行門口有很多人窺伺銀行的錢,卻仍舊要把大把錢放在門口誰都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一樣可笑。
當然,也有可能是一個有大量用戶的預付費如果采用實時計費的話系統負荷會比較重,加大系統的設計難度。如果這樣的話,那么用戶利用計費系統的漏洞打免費電話就是運營商不采用費用更加高昂的實時計費系統的成本,對于這些免費電話的損失,運營商事應當預先計算在內事先考慮到的,而不應當在這些漏洞真的被人鉆空子之后大驚小怪,要求用戶講誠信的——運營商要是覺得一些小空子被鉆的損失要低于更換實時計費系統的成本,那么就繼續承受這些小空子的損失;要是覺得小空子被鉆的損失太大,那么就更換為實時計費系統——即使不更換,加上一個長途限制也是可以的——把空子堵上就好了。
運營商是在市場經濟下賺錢的,與其在這里不切實際的要求用戶講什么額外的誠信,拿系統漏洞考驗用戶的誠信,不如自己多做一些,不要授人以權柄,讓用戶有漏洞可鉆才是。
|
|
|
|
|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
電話:86-10-88210277, 68225742 |
京ICP備05054873號 |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6.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