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xp5x"><big id="nxp5x"><noframes id="nxp5x">

    <var id="nxp5x"><video id="nxp5x"></video></var>

          <em id="nxp5x"></em>

             首 頁 商會簡介 商會章程 分會動態 組織機構 行業動態 會員之窗 產業要聞 加入我們 申請專題小組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其它要聞
            胡志群:利益與誠信兼得
            2010/7/6 來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睂⒄\信上升至天道人倫,這一文化傳統在中國綿延千年。時至今日,利益與誠信天平的失衡,卻讓我們陷入了人文精神與商業利益的沖突。   在對經濟發展過程的道德反思中,我們會遇到魚與熊掌能否兼得的困惑,即利益最大化與誠信道德的義利之辯。誠信概念從倫理學層面來詮釋,即真實無妄為誠,誠實不欺為信,延伸至經濟領域,則轉化為所謂的信用制度。誠信的缺失,也就是信用制度的崩潰。計劃經濟轉型帶來了市場自由,但卻使倫理道德出現了趨利忘義的裂縫;對利益最大化的狂熱,突破了經濟行為的道德底線,尚不完善的獲利機制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具有相當破壞力,誠信被人為地與利益割裂對立。   那么,誠信與利益最大化究竟能否共存?經濟的問題是否需要文化倫理的應對?追求利潤是企業的目的,這個思想在亞當·斯密時期就被發展到了極致。但目的的達到,在工具或手段上應當符合道德倫理規范的約束。在轉型社會中,也許透支誠信可以在利益回報上一時膨脹,但不誠信的企業最終會受到社會道德批判,被逐出舞臺。而失去信用制度約束的市場,將在利益驅使下陷入混亂,企業與企業、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惡化為極度的不信任,最終形成經濟發展的瓶頸。所以,誠信與利益最大化不能割裂,應該兼得。   說到底,我們面對的全球化市場是一個誠信經濟市場。誠信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品牌樹立的基礎,更是中國企業迎接挑戰的前提。我們可以從質量、服務、管理等方面去提高核心競爭力,而所有這些無一不指向誠信。保證對顧客的真誠,實現對顧客的承諾,堅持誠信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有了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利益最大化將在時間坐標上無限延伸。也就是說,誠信并非純倫理觀念,它可以進入經濟領域,實現與利益最大化的融合,即利、義能夠兼得。 (作者單位:中國南方航空海南公司)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電話:86-10-88210277, 68225742
            京ICP備05054873號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6.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全部欧美老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