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要聞 |
|
論誠信財政 |
2010/7/6 來源: |
|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作為一種價值觀,它涵蓋著對真理的堅信、對社會的承諾、對情感的融入、對人文的關懷。誠信是“為人之道”、“立政之本”,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和基石,是支撐一個地方發展的戰略資源。
社會的誠信包括公民的誠信、企業的誠信和政府的誠信,其中首先是政府的誠信,這是由政府的特殊角色和地位所決定的。在信用體系建設中,政府是“定規矩”,行會是“抓規矩”,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守規矩”。因此,誠信政府是誠信社會的定星盤。財政作為政府的綜合經濟管理職能部門,堅持誠信為本,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只有傾力打造誠信財政,著力建立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理財有效的財政經濟良性循環機制,推進財政運行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才能真正實踐“三個代表”,為全省改革、發展和穩定提供可靠的財力保障。
打造誠信財政意義深遠
“失義人心不在,失信正道不存”。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則衰,國家無信則敗。財政作為國家參與和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以誠信為操守,求真務實,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對于整體上提升國家公信力,是功在當前、影響深遠的大事。
。ㄒ唬┐蛟煺\信財政是應對WTO的必然要求。加入WTO是我國融于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WTO與誠信關系十分密切。WTO的“游戲規則”即公開、公正、公平、透明,要求各成員方的經濟政策法規具有透明度和可預見性,盡可能地明確和公開其貿易法規、政策、措施和程序。財稅政策的公開透明,成為消解貿易壁壘、擴大市場準入口子的重要路徑選擇。因此,打造誠信財政,建立公開、公正、透明、規范的財政運行體系,是迎接入世挑戰、實施經濟和社會事業趕超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
。ǘ┐蛟煺\信財政是發展市場經濟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經濟秩序混亂則敗壞社會信用,毒化社會風氣。生活在市場經濟中的每一個人都與誠信經濟休戚相關。財政擔負著調控經濟運行、彌補市場失靈的重要職責,財政的誠信度直接影響到市場經濟的信用度。整頓財稅秩序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前提和內容。只有打造誠信財政,才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及時對經濟運行實施反周期調節,熨平經濟波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ㄈ┐蛟煺\信財政是建設信用政府的重要內容。省委、省政府倡導建設“信用湖南”,打造信用政府首當其沖。財政是政府理財關系的總和,打造誠信財政成為題中應有之義。規范市場一定要先規范政府的行為。沒有規范的政府信用,就沒有規范的市場信用。要打造一個誠信社會,提高社會信用水平,關鍵是使政府成為誠信社會的定星盤。財政作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財政行為的規范、透明、積極,有著真金白銀般的經濟價值。誠信財政是信用政府的一張重要名片。
打造誠信財政要從理念上準確定位
從財政的職能上講,財政不僅是市場經濟游戲規則的供給者,同時也是市場經濟游戲的調控者。因此,財政誠信與否就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員”的信用問題,更是一個“裁判員”的信用問題!安门袉T”的誠信關系到市場競爭的公平和公正乃至市場的整體秩序。打造誠信財政就會增強社會公眾的社會責任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打造誠信財政,要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理念。
。ㄒ唬┱\信財政應是真實規范的財政。實事求是是財政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財政部門要盡量以公開的方式運作,數字要實實在在,政策和規則要透明,并且讓人容易理解。即使是財政政策需要變更,也要向社會公眾作耐心說明,以穩定人們的預期。財政資金是人民的血汗錢,資金使用必須做到錙銖必較,公之于眾。同時,要接受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社會輿論的民主批評和監督,保證財政預算執行的真實性、透明度。
。ǘ┱\信財政應是依法理財的財政。依法理財是依法行政的重要體現,是誠信財政的法制化。轉變財政職能、規范財政行政審批行為、創新財政運行機制、依靠市場優勢增強經濟競爭力,核心的問題是講誠信。誠信是財政有所作為的立身之本。財政要始終如一做到誠信,必須著力培植制度誠信,實現道德信用與法制信用并重,二者良性互動,相得益彰。要狠抓財經法制建設,積極推進理財行為的法制化,杜絕財政政策制定和資金撥付上的隨意性。
。ㄈ┱\信財政應是服務型財政。財政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執政為民的理念融于財政運行的全過程。為此政策不能因人而異,要公平和公正地對待不同類型的企業和公民。在生財范圍上,要不分所有制成分,扶持各種經濟成分成長;在聚財方式上,要注重財稅政策實施上的公平性;在理財行為上,要注重資金運行的公開性和受益的覆蓋面。要努力提高財政部門的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自覺高效地為社會大眾服務。
打造誠信財政要從運作上找準突破口
打造誠信財政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加快推進塑造財政誠信形象的進程?傮w思路是:堅持誠信為本,拓寬財源建設領域,夯實財政增收后勁,增強公共財政能力;突出人文關懷,堅持為民理財;立足
管理視角,規范財政運行;加強財政監督,使財政誠信法制化、規范化、經;。
。ㄒ唬┺D變財政職能,加快構建公共財政框架。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和政府職能轉變要求,財政要逐步退出經營性和競爭性領域,轉變到主要為社會和居民提供公共產品的服務,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上來。要切實解決財政的“缺位”“越位”和“錯位”問題,做到“補位”、“歸位”和“正位”。要以彌補“市場失靈”為目標,從糾正和克服“市場失靈”現象出發,合理界定財政的職能范圍。
。ǘ┘訌娯斣唇ㄔO,對民營經濟實行國民待遇。沒有財源建設,就沒有收入基礎;沒有收入基礎,就不可能構筑牢固的公共財政。要突出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充分發揮財政配置資源、促進經濟增長的職能,創新財源建設的思路、內容和方式。一是及時調整財政政策和資金的扶持機制。二是研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增強對財源建設的支持能力。三是改進扶持方式,建立財源建設項目庫,項目篩選實行專家評審和論證制度。四是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對民營經濟貫徹國民待遇原則。
。ㄈ┱D財稅秩序,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要著力推進財政經濟良性循環,進一步整頓規范財稅運行秩序,純凈財稅經濟發展環境,釋放經濟活力,形成對財政良好的反哺效應。一是整治會計信息失真,推進依法建賬。二是加強中介機構的誠信建設,增強中介機構的公信度。三是依法打擊騙稅、逃稅和暴力抗稅行為,維護正常的稅收征管秩序。四是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
。ㄋ模﹫猿忠婪ɡ碡,完善財政監督機制。貫徹依法治國方針,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實現財政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進一步狠抓財經法制建設,著力完善地方財政法律、法規,修訂、廢止與WTO和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財政政策法規,真正使財經法規深入人心。
。ㄎ澹╆P注弱勢群體,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要著力培植財政的人文情懷,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幫助弱勢群體全面奔小康。要多渠道籌集并管好用好社會保障資金,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推動和支持各項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調整扶貧資金使用結構,扶持救助最弱勢、最困難的群體,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條件,資助貧困地區的溫飽項目和鄉村公益事業項目;要建立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增強財政對公共安全事件的靈敏度和保障能力。
。⿲嵭姓少,增強財政資金運行透明度。這是WTO協議中明文規定的內容,是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做法,是利用市場競爭規律節減財政支出的有效途徑。我省政府采購工作1998年啟動,到2002年底,實際采購額已達28.91億元,節約資金4.73億元,節支率l4.06%。今后要以落實《政府采購法》為契機,進一步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逐步提高政府采購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要建立管理機構與集中采購機制相互分離、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確保采購活動公開、公正、公平、高效。
誠信是一個社會心理的范疇,誠信的狀況也決定于文化因素,也會借助于道德教化而增進。因此,要著力打造學習型機關,將誠信職業道德教育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要推進誠信教育經;,貫穿財政工作的始終。要把道德誠信教育與制度誠信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增強主體的誠信自覺性和客觀的誠信約束性,真正實現打造誠信財政的人力資源保證和法制規范保障。
|
|
|
|
|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
電話:86-10-88210277, 68225742 |
京ICP備05054873號 |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6.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