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xp5x"><big id="nxp5x"><noframes id="nxp5x">

    <var id="nxp5x"><video id="nxp5x"></video></var>

          <em id="nxp5x"></em>

             首 頁 商會簡介 商會章程 分會動態 組織機構 行業動態 會員之窗 產業要聞 加入我們 申請專題小組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動態
            蔣正華:信用問題直接影響經濟運行
            2010/7/6 來源: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日前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我國由于失信問題給社 會經濟帶來的損失高達幾千億人民幣,失信問題已直接影響到經濟的運行。   蔣正華說,目前我國市場中有許多失信的現象。這些現象對經濟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些 失信現象可以用四個字簡單的歸納,即假、賴、騙、欺。假就是假賬、假信息泛濫。有些地方把 真的當成假的,把假的當成真的。還有假產品,據統計,我國一年假產品造成的損失估計至少有 2000億。除了假之外還有賴,賴債不還。目前,全國三角債大概有15000億左右。這迫使許多企業 必須用現款交易,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所以這些問題已經直接影響到經濟的運行   蔣正華說,由于失信問題銀行的逃廢債造成的損失也非常的嚴重,前幾年最嚴重的時期,銀 行由于逃廢債造成的損失一年大概在1800億左右。對此銀行也采取很多的措施,銀行和企業欠款 打官司勝訴率達到90%以上,但執行率不到15%。所以很多的官司實際上除了訴訟費,銀行只是 拿到一個安慰劑,實際上錢拿不回來。更可怕的是把所謂企業的重組當成一個逃債的工具,甚至 在公開的會議上推廣這個經驗。欺詐的事件(光是合同欺詐)一年損失就達100億以上。此外還有 一些權力部門利用不合理的稅外收費和不合理的審批等手段,為自己的小集團牟利,這些也為經 濟帶來巨大的損失。據一些學者估計,由于這樣一些不合理的稅外收費、不必要的審批等等造成 的損失,一年能達到3000億。也有人估計,我們國家在市場交易過程當中,由于種種失信問題造 成的無效成本,可能會占到GDP的10%至20%,這是非常巨大的損失。   蔣正華指出,近年來我國也在市場監管方面特別是證券監管部門不斷地加強監控,丑聞也不 斷的暴露出來,比如鄭百文、銀廣廈等事件。據國家審計署2000年對1290家國有控股企業審計的 結果發現,68%的企業會計報表嚴重不實,各類違紀金額超過了1000億元。信用問題已經引起了 中央的高度重視,所以江澤民主席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 以誠信為本,加強社會功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要在全社會營造講究商業道德,誠實 守信,公平競爭的氛圍。朱總理也提出了對會計人員的要求,誠信為本,操守為重?梢娺@個問 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這個問題同樣也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蔣正華說,從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國家已經開始發展信用行業,1999年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家 信用機構。各個省市都逐步建立了信息系統。上,F在要實行七級評分等級的制度。分別是從負 的600分到正的700分。如果有不良記錄就是評為H和I兩級。北京現在正要建立企業信息聯合行政 管理征信系統,廣州、大連、深圳等等都要建立類似的系統。汕頭現在建立網上的企業信息查詢 系統。溫州專門成立了民營企業信息等級分類系統。這說明我們社會上信息系統的建設正在不斷 的發展當中。   對于信用制度的建設,蔣正華指出要在六個方面加強對失信的調整。第一,制定出相關的法 律。目前有很多失信行為無法可依,即使有法,制裁也很少,比如操縱證券價格,現在就沒有明 確的法律。另外公司公布虛假信息,這方面也沒有什么明確的法律責任。第二,懲罰的力度加大 。目前的情況是懲罰的力度很弱。比如造假之后沒收了造假的利潤,罰一些很少的款就完了。而 目前真正能夠查到造假的,七次販假能查到一次就不錯了。第三,加強監管隊伍的建設。目前我 國監管的力量單薄,監管的隊伍不夠。如銀廣廈事件不是證監會發現的,也不是交易所發現的, 而是記者發現的。記者做了一些分析,實際上從銀廣廈的報表仔細分析就可以看出問題,但我們 沒有很強的監管力量。交易所其實也有責任,交易所發布的一些年報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它報出去 了,像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研究的。第四,加強社會約束,如加強行業的自律等等。第五,加強管 理。目前我國的管理跟不上發展,F在全世界的金融衍生工具大概有3000多種,而且發展速度很 快。很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現在我們的銀行界、金融界都搞不清楚,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問題。第 六,加強對地方保護主義的管理。有很多問題是地方保護主義唆使、支持下產生的。  蔣正華指出,全國人大已經制定了多項法律來促進信用的建立。前一段時間,全國人大在刑法修改當中對賴債不還做了專門的規定,加強了對賴債不還者處罰的強度。最近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民法,有一部分是人格權法。人格權法第六章是講信用權。主要內容有四條,第一條是規定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信用權,這個權是受法律的保護。第二條是講征信機構可以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但要合法、合理的使用,并且依法公開信用資料。第三條是司法、銀行、工商等等部門建立相應的檔案,而且這些檔案都要互相聯通、共享。第四條是自然人和法人有權查閱、抄錄、復制 、查閱個人資料。信用將對社會公開,公開是必要的,在公開更充分利用信用信息的同時,也要 保護個人的隱私。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會讓我們在新世紀、新時期把信用問題很好地解決。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電話:86-10-88210277, 68225742
            京ICP備05054873號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6.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全部欧美老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