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許艷華
谷歌造車,小米也要造車,一時間互聯網顛覆傳統汽車產業成為相關業界和媒體熱議話題。近日,沃爾沃、大眾先后發布車聯網系統,奇瑞以全新獨立品牌凱翼高調發表智能互聯汽車,又引發國內互聯網、汽車界誰顛覆誰的口水戰。在筆者看來,之所以有此種種,關鍵是政府、汽車業、互聯網和通訊業各相關方對車聯網概念、車聯網發展對相關產業的長遠影響、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沒有形成共識,政府部門側重從信息化的角度認識車聯網,汽車企業則多從車載信息娛樂,提高產品賣點的角度發展相關產品,互聯網和通訊企業則更多從電商和延伸服務業務的角度向汽車領域滲透。缺乏共識而難以共融和共同發展,筆者擔心,如不盡快改變將導致中國錯失車聯網的大機遇。
在中國,車輛網概念導入在2010年前后,與車聯網相關技術如:發展交通系統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和美歐日相比,相關技術發展滯后10年左右。但是,由于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所謂車聯網的內涵已由之初的車內網拓展為車內網、車際網、車與基礎設施和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技術、標準、設施在不斷發展。在美歐日,基于車聯網的V2X 技術正在進行實用化技術開發和試驗場測試,V2X 技術大規模推廣使用尚需時日。
筆者認為,雖然中國車聯網起步晚,但有機會引領世界車聯網發展,理由一是:車聯網是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新興支撐產業之一。工業化、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是國家戰略。車聯網是兩化融合最佳載體,基于車聯網,汽車安全、環保、經濟性能,以及汽車綜合信息服務水平的大幅提升,并將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汽車消費市場形態、甚至對人類生活方式及行為方式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車聯網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將深刻影響汽車、信息通訊乃至交通運輸、金融保險和交通管理等多個領域,帶動多個跨領域的產業協同發展。理由二是:中國具有發展車聯網的比較優勢,第一,中國品牌汽車已形成體系,占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是中國發展車聯網的產業基礎;第二,自主可控的通訊技術發展迅速,是車聯網發展的必備條件;第三,中國有世界上通車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汽車保有量在2020年左右將超過美國,有世界規模第一的市場基礎;第四,有后發優勢,所謂后發優勢是相對美歐日而言,在這些國家車聯網相關技術起步早,且主要車企技術、標準、產業鏈自成體系,而車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既要產業自身融合,也要跨產業、跨領域的融合,打通技術鏈和產業鏈的各要素成本相對中國要高。
筆者之見,要抓住車聯網的戰略機遇必須“政府推動、頂層設計、三網融合、協同發展”。當務之急有三:第一,中國要有在車聯網領域引領世界潮流的戰略共識,在政府主導下,從國家和行業層面就車聯網概念、車聯網體系架構,以及各業界在車聯網發展方面的定位形成共識,研究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車聯網發展戰略;第二,建立國家推進體制,相關部門有效協同,促進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和政策,實施車聯網示范工程,推動沿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構建車聯網生態鏈;第三,汽車業、通訊業、互聯網業、交通領域,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要真正結盟,搭建共同研究、測試平臺,加強車內網、車際網、車載移動互聯網三網的技術、標準融合,以共贏為目標創新發展模式。
筆者作為汽車界人士在此向汽車人真摯的說一句:車聯網是中國品牌汽車的機會,要以互聯網思維和開放心態主動融合,主動延伸技術鏈、產業鏈、價值鏈。也借機向互聯網業建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不能與汽車業真正融合,谷歌造車能走多遠還真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