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跨行業跨部門平臺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迅速,但也面臨市場熱情不高、補貼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電池能量密度需進一步提升、標準體系建設尚未健全等諸多不利因素。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為政府與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如何形成良性互動成為關鍵因素。5月初,80多位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產業界的官員、學者、企業家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其定位為中國電動汽車領域跨學科、行業、部門、所有制,非官方和非營利性的政策和學術研究機構,是國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第三方智庫。近日,記者采訪了7位電動汽車百人會成員,就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障礙、應對措施以及電動汽車百人會將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及意義進行了解讀。
對話嘉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運輸司司長劉小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王傳福、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
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話題一:近年來,政府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情高漲,并不斷出臺或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補貼政策。從政府的角度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意義何在?
陳清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就開始制定和實施新能源汽車的科技規劃,對于各種主要技術路線都進行了跟蹤研究,在電動汽車方面大體跟上了全球步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很快把以發展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這既是抓住機遇,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更是從長遠出發所作出的戰略決策。把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我認為主要出于三種考慮:一是國家能源安全。中國到1993年還是石油的進出口國,10年之后的2002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就上升到25%,2012年12月我國石油日平均進口量超過美國,預計2014年全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8.8%。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還將處于能源需求增長的旺盛期,高對外依存度、高油價使我國能源安全面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為嚴峻的挑戰,其中交通能源在新增石油消費中處于主要地位。當前這場新能源革命,為我國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徑,電動汽車的廣泛使用可以改變交通能源結構,大幅度降低對于石油的依賴,提高國家能源的安全性,使我國汽車產業有可能突破能源的約束而獲得健康發展。
二是降低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近年來,大規模、廣泛、重度、持續的霧霾,已經威脅到人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排放標準升級,研發和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而電動汽車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汽車自身排放的難題,將有利于實現政府對改善大氣環境的承諾。
三是推動產業升級。電動汽車是我國產業升級的一個突破口,現在電動汽車技術路線還有多種選擇,知識產權、技術專利的壁壘尚未形成,國際標準尚未制定,商業模式有待開發,規;a正在醞釀,競爭格局尚不明朗,這一切為后發國家,特別是企業提供了技術追趕的機會,是后起者進入的最佳時點。我國已經成為汽車產銷大國,但還不是汽車強國。在燃油汽車領域,我國進行了近50年的追趕,但與國外的技術差距依然很大,在較長時間內仍然難以擺脫受制于人的窘境,而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國與國外的技術差距相對較小。
政府關注汽車動力技術的變革,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利用新能源革命的機遇,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保護環境的戰略選擇。電動汽車不僅要作為一個短期的經濟增長點加以維持,更應該作為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亮點,不僅從汽車產業本身來評估電動汽車技術經濟價值,而且要從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意義進行考量。
劉小明:與以化石能源作為動力的傳統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直接采用電驅動,打破了傳統汽車對于石化能源的依賴,對于減少空氣污染,推動汽車產業升級,增強我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交通運輸是國家節能減排和應對氣侯變化的重點之一,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推廣應用工作,設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與應對氣侯變化辦公室,把發展綠色交通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交通運輸發展戰略任務之一,先后頒布了《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發展指導意見》等政策性文件,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工程,大力促進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在公共汽車和出租汽車領域的推廣應用。
電動汽車產業化初期存在市場失靈
話題二:目前,雖然政府和相關企業都在力推電動汽車,但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并沒有出現各方期待的“井噴”式發展。2012年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然而,目前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遠,阻礙電動汽車推廣的因素有哪些?
陳清泰:電動汽車發展初期存在著市場失靈的現象,汽車自身的零排放可以大幅度改變能源結構等優勢都是從外部起效的。與燃油汽車相比,對于生產者近期而言,電動汽車不是亮點;對于消費者來說,電動汽車還不經濟、不成熟、不方便。歸根結底,生產和消費對于汽車動力技術的轉軌并沒有急迫的現實需求?梢哉f,現在電動汽車產業化正處于市場失靈或者市場不太靈的發展階段,如果任其自然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化還需要較長時日。若要加快實現電動汽車產業化就需要政府適度巧妙地進行助推,這涉及大量跨行業技術研發和突破,涉及發展政策的設計和行政法規的調整,涉及能源生產和供應結構的轉換,涉及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等。
劉小明:盡管我國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起步順利,但要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還存在著不少困難,主要體現在車輛的電池、電控技術需要改進,購買和使用成本相對較高,標準體系不完善等方面。
王傳福:按照現行的國家補貼政策,電動大巴車只一次性補貼50萬元,而節能型柴油大巴車一年可獲得的燃油補貼為8萬-11萬元。以8年計算,電動大巴車能獲得國家補貼50萬元,而節能型柴油大巴車可獲得國家補貼80多萬元,實際上電動大巴車少獲補貼30多萬元。也就是說,政府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但頂層設計存在缺陷。將傳統大巴車換成電動大巴車雖然為國家減少對外石油依賴做出貢獻,但是卻沒有獲得好處,因為國家把每年的8萬-11萬元燃油補貼拿走了,只一次性補貼50萬元,這對電動汽車的發展不利。
話題三:在相關政策和政府部門的助推下,業內普遍認為,我國電動汽車在2014年將迎來快速發展期,2014年可能成為我國電動汽車走進普通家庭的元年。在此背景下,電動汽車百人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它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在加快電動汽車發展和市場化進程中,電動汽車百人會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歐陽明高:電動汽車百人會是一個研究會、協商會、咨詢會和促進會?傮w來講,電動汽車百人會是在問題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研討,通過這一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平臺來解決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通過協商,增進共識,給政府提出建議,促進電動汽車產業化。目前,電動汽車百人會已經確定2014年9個重大課題,分別是:充電基礎設施相關問題、動力電池相關問題、純電動汽車示范推廣與商業模式、增程/插電式乘用車技術路徑及節能減排分析、微型電動汽車有序發展與規范管理、中國電動交通一體化和智能化系統研究、國內外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調研和分析、全球電動汽車的政策梳理和創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同技術路線的分析。
這9個重大課題可分為3大類。第一類有3個問題,是當前影響電動汽車商業化的瓶頸問題。電動汽車商業化是一個大系統的創新,設計的核心元素有3個:動力電池、充電設施和商業模式,這3個要素相互影響,形成一個大類。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這些問題的核心是如何推動動力電池、充電設施和商業模式的良性循環。一是充電基礎設施相關的問題。充電基地設施涉及到電網、道路、運營商、通信網絡、住建城市規劃、消防,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銜接,這是目前電動汽車實現商業化的第一大瓶頸。所以,需要通過電動汽車百人會這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平臺來強化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理清相關部門的關系,對于充電設施的用地、戶外防護和消防、充電樁、充電小型化,以及智能充電網絡、無線充電新技術等都要進行研究,提出建議。二是動力電池相關問題。目前國內外電動汽車鋰電池的安全性受到普遍關注,還有大規模動力鋰電池回收和二次利用等問題。電動汽車百人會就是要深度分析國內外已發生的安全事故,通過研討會最后得出報告。三是純電動汽車示范推廣商業模式。目前,純電動汽車的推廣示范存在多重模式,但還缺乏商業模式分析,尤其是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等。電動汽車百人會要通過案例分析發現可推廣的商業模式,提升電動汽車的規模。
第二大類是中國動汽車規范化的問題。一是微型短途電動汽車發展規范管理的問題。在這方面,國內某些區域存在自發生長,以及安全隱患制約產品規范化等問題。所以,電動汽車百人會要在對生產企業、用戶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微型短途電動汽車有序發展和規范管理的建議。二是完善插電式電動車相關標準。我國私家車運行具有運行里程短的特點,是插電式電動汽車潛在的用戶群體。但是,目前公眾對于插電式電動汽車缺乏了解,電動汽車百人會要深入分析插電式電動汽車特征,對如何完善相關產品提出建議。三是中國電動交通一體化和智能化系統研究。電動汽車百人會要提出滿足我國城市特征綜合智能電動化交通體系的發展路徑和政策建議。
第三類問題是從全球視角來探討電動汽車發展的一些共性基礎問題。一是對國內外電動汽車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調研分析。全球電動汽車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而我國對于電動汽車產業還缺乏全面客觀的研究,需要通過深入的調研獲得產業發展狀況的一手資料,為產業各項工作開展奠定基礎。二是對全球電動汽車政策進行梳理和創新。近年來,美國、日本和歐洲發布的相關規劃對電動汽車發展起到了催化作用。我國產業政策對于電動汽車的推動作用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電動汽車百人會對全球電動汽車政策進行梳理和研究,可以對促進我國電動汽車政策的評估及修訂起到積極作用。三是對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不同技術路線的分析,包括混合動力及純電驅動。
陳清泰:電動汽車百人會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的機構,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指導,成員都是以個人身份參加,既包括產學研,又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是以促進電動汽車發展為目標,打破部門和所有制局限搭建的一個通過研究和交流推進多領域融合的協同創新的平臺,為政府部門提供咨詢建議和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