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訊 昨日,人民銀行發布的《2013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移動支付增速超200%,該數據遠超互聯網支付業務。報告顯示,去年共發生移動支付業務16.74億筆,金額9.64萬億,同比分別增長212.86%和317.56%;支付機構累計發生互聯網支付業務153.38億筆,金額9.22萬億,同比分別增長56.06%和48.57%。
移動支付增速超互聯網
對移動支付用戶來說,早上睜開眼便拿起手機看理財收益,在便利店掃碼支付買早餐,然后用打車軟件打車付款出門,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面對移動支付“錢”景,一場由互聯網巨頭、傳統金融機構等掀起的移動支付大戰正全面開打。
與之對應的,移動支付的規模也在不斷增長。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移動支付業務保持高位增長。2013年全國共發生移動支付業務16.74億筆,金額9.6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86%和317.56%,這遠超過互聯網支付56.06%和48.57%的增速。
銀行成未來有力競爭者
“回顧支付寶的崛起就不難發現,豐富的應用場景是成就支付寶雄偉霸業的基石!盌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胡延平(微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移動端競爭關鍵在于誰能快速覆蓋更多使用場景,誰更能培養并貼近用戶使用習慣。目前來看,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爭奪賽的結果仍有很大懸念。
快速增長的市場下,傳統金融力量的作用不容小視。目前招商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等都推出了各種移動支付產品。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些互聯網血統純正的移動支付產品相比,銀行的移動支付,使用范圍更廣。在市內商業銀行人士看來,銀行與移動支付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緊密的聯系,一旦發力移動支付,無疑會成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們的勁敵,互聯網企業目前形成的市場格局有望重構。
瓶頸在安全和產業合作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現在仍有不少問題制約著移動支付的發展。首先是支付環境的安全問題。其次是產業鏈合作的問題。
移動支付最核心的是手機運營商和支付業務的提供方兩者之間能夠密切合作。從行業準入來說,運營商無法脫離銀行開展支付業務,而銀行也同樣不能離開運營商開展企業業務。在兩個產業的合作過程中,最大難點在于利益分配。此外,能夠普及移動支付的前提是要在技術上達成統一標準,掃除進入障礙。
相關
信用卡
人均0.29張
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國人均擁有銀行卡3.11張,較上年末增長17.80%,其中,信用卡人均擁有0.29張,較上年末增長16.00%。其中,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擁有量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達到1.63張和1.3張。
信用卡授信使用率進一步上升。截至2013年末,信用卡授信總額為4.57萬億元,同比增長31.17%;信用卡期末應償信貸總額為1.84萬億元,同比增長61.80%;信用卡卡均授信額度1.17萬元,授信使用率達40.29%,較上年末增加7.6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