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華為向芝加哥聯邦法院起訴摩托羅拉,稱其與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的交易可能導致華為的知識產權被非法轉讓,要求法院推遲摩托羅拉向諾基亞-西門子公司整體出售自己無線設備產品部門的交易。
2013年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蘋果因侵犯三星專利(US7706348 B2)被判禁止進口包括AT&T 網絡下的 iPhone 4, iPhone 3GS, iPad 3G 和 iPad 2 3G 在內的設備。
國內的專利紛爭觀悄然變化
就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來說,吃官司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更深一點地說,這也使得我國民族企業在國際貿易的形象大大降低。Tesla 老板Elon Musk 曾說“申請專利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只是方便中國人山寨而已!敝袊皇侨鄙侔l明創造,而是早期沒有形成專利保護的意識,這也使得中國民族產業的國際形象太差,總是被貼上“山寨”的標簽。
民族企業對于侵犯知識產權付出了較為慘痛的代價。而我們要更好地走上國際,去掉“山寨”標簽,那么就一定要在全國內形成知識產權的意識和氛圍。
近年來在我國,知識產權作為一項保護科學技術、文化成果的財產權和人身權的集合體,已經逐步被立法和社會公眾所接受。社會已經逐步認識到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資源增長中的重要作用。但還是有少部分企業沒有形成尊重知識產權意識,還在玩著“掩耳盜鈴”的游戲,汽車電子行業就是如此,直到目前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山寨”和侵權現象。
汽車電子行業的專利紛爭
當下全球的車載導航產業正處于知識產權布局的關鍵階段,圍繞車載電子產品的知識產權糾紛發生頻率顯著上升,侵犯知識產權的企業或個人在法制社會總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2009年,常州市亞細亞吸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將美國沃爾瑪等13家商業巨頭告上美國德克薩斯東區法院,指控銷售仿冒該公司專利產品——車載電子設備坐墊,并要求其作出賠償。
2010年10月,美固電子狀告婷微車載冰箱產品專利侵權案已落下帷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婷微立即停止侵權,停止生產、銷售已屬侵權產品,支付相應賠償金。
2010年,賽格導航就“一種交互式行車導航和車載安防系統”專利將廣汽豐田G-book告上法庭,此案持續熱了一年之久。證明汽車電子行業的維權意識不斷地增強,同時也將給汽車電子行業那些侵權企業一些警示。
今年9月的點金展上,翼卡車聯網公司在展會上展現了其“藍牙一鍵通”的專利。目的應該很明顯,也是在警示行業內部那些侵犯“藍牙一鍵通”專利權的企業。
在今天,專利已經不僅僅只是代表一項發明創造的誕生,還關乎企業的切身利益。企業對于專利權的保護在逐步增強。那些山寨,侵權的企業如果還沒形成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勢必會吃大虧。另一方面,如果人人都尊重原創,注重原創,尊重保護別人的創造成果,在行業內或全社會形成一股強烈的保護知識產權風尚,那么民族企業就不再會貼上“山寨”標簽,推進國際市場的機會也將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