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火車,游客第一件事不是購買地圖,而是掏出手機下載旅游客戶端,將當地的旅游資訊“一網打盡”;像ATM取款機一樣,遍布城市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統”則為游客提供了交通路況、景區客流、在線支付、迷路糾正等實時信息。
這樣的旅游體驗將發生在不遠的將來——能夠為游客提供導航、導游、導覽和導購這“四導”功能的“智慧旅游”綜合體系正在全國各地搭建。
那么,智慧旅游究竟“智慧”在哪?它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
旅游“觸摸時代”近在眼前
在9月初剛剛結束的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上,“天津旅游景區監控系統”吸引了不少參觀客的目光。該系統采用高等級超大拼接屏9路視頻控制矩陣,集中顯示天津各個景區的現場畫面。
該系統的開發方天津匯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偉介紹,此系統擁有精確統計客流、危險區域警戒線預警、定位游客位置等功能,讓旅游主管部門實現實時監控、統一管理的目的。
“游客迷路了,系統能夠跟蹤定位,展開救援;假如景區客流量爆,平臺能夠預警,將信息推送給旅行社和散客,建議錯峰游覽!崩顐ジ嬖V記者,該系統目前已經在天津之眼、航母主題公園和天山米立方等天津景區進行試點,并將于4年內實現全市3A級以上景區全覆蓋,4A級以上旅行社、酒店全覆蓋。
天津市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李曦介紹,“天津旅游局城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終端設備”日前通過專家評審,將在全市開始鋪設。
這種“智慧旅游”終端類似于帶觸摸屏的ATM機,平時放在酒店、車站、機場、商業體等處室內供游客點擊使用。目前系統可以查詢地鐵、航空、公交線路的情況,還可以打印各類優惠券,用城市一卡通進行繳費充值,使用銀聯卡消費、在線購票等。
李曦預計,年內天津將有800臺終端設備投入使用,至2014年將有3500臺終端機遍布全市。
天津市旅游局局長佘清文介紹,“智慧旅游”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指的是云計算、物聯網,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的新技術。簡單地說,就是游客與網絡實時互動,讓旅游進入“觸摸時代”。
“智慧之風”響徹全國
國家旅游局在2011年提出,爭取用10年時間,在我國初步實現“智慧旅游”,建成一批“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飯店”。
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胡書仁表示,兩年過去了,如今建設智慧旅游城市的號角已在全國吹響,首批18個“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都在加快數據收集、云系統搭建、終端設備的建設,部分城市進入了調試應用階段:
2012年5月北京市旅游委正式發布《北京市“智慧旅游”行動計劃綱要(2012-2015)》,同時還發布了“智慧景區”“智慧飯店”“智慧旅行社”和“智慧旅游鄉村”四大業態的智慧旅游建設規范及詳細評分細則,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四個業態的智慧旅游建設進行了詳細的內容指導和量化規范。
北京市還利用中關村的區位優勢,將旅游產業和IT產業進行協同作戰,雙方簽訂了“北京智慧旅游‘五個一’戰略合作協議書”,搭建起智慧旅游溝通對接平臺。如今,北京推進A級旅游景區無線上網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此外,江蘇南京實施智慧景區工程、河北啟動了全省智慧景區試點建設、安徽開展“智慧黃山”示范應用項目建設、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建成統一的數據處理和智能指揮中心等。目前,智慧旅游在提升景區管理與服務水平、提升景區品牌影響力、提升游客滿意度方面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胡書仁認為,除了旅游體驗的智能化,智慧旅游還有著更深層次的作用:我國人均GDP已超5000美元,人民旅游消費能力和愿望不斷增強,旅游業進入了爆發性增長階段。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游客的大規模進入使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面臨新挑戰,景區特別是我國高等級旅游景區游客量劇增,資源與環境保護壓力加大,管理和服務無法滿足需求等。借“智慧之風”,為景區“減壓”,也是科學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
警惕“泛智能”“偽智能”登堂入室
業內人士表示,在發達國家,雖然有Smart Tourism(智慧旅游、智能旅游)的理論和提法,但它并不是指導政府開展工作的顯學,而是科技企業進軍旅游市場的商業術語。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和“旅游產業”的融合主體和推動力量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業內人士分析,智能旅游基于云存儲、便攜終端的成熟才成為可能,國內相關技術的發展相對滯后,而政府力量則相對強勢!凹夹g改變生活”讓位于“政策改變生活”,在普及速度一日千里的同時,各地大規模上馬“智慧旅游”效率如何值得商榷,有些試點城市比如北京、天津等目前看來效果很好,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但有的城市還沒有做好頂層設計,甚至連“智能”和“非智能”的邊界都搞不清楚。
在“智慧旅游”成為熱門話題之際,部分學者對此保持謹慎的樂觀。他們認為,在各地大規模發展“智慧旅游系統”的同時,要警惕叫好不叫座、“泛智能”“偽智能”現象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