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輝1 熊自明2,3
(1.總參謀部測繪信息中心,北京,100088;2.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河南鄭州 450052;
3.國際關系學院無人機偵察教研室,江蘇 南京 210039)
摘要:無人機成像范圍是由事先規劃的航跡范圍所決定的,存在視野有限、監測范圍小、調整靈活性不夠的缺點,嚴重制約了無人飛行器執行監測任務的效能。本文在分析當前空中全景監測技術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無人機機載全景監測系統,給出了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初步實現了大范圍、超寬視場的空中全景監測。
關鍵字:無人機 空中全景監測 全景圖 無縫實時拼接
“知天知地”是古今中外兵家作戰的原則。在現代作戰中稱之為“戰場空間認知”或“戰場空間感知”(Battle space awareness)。獲得對戰場的正確認識是一種作戰能力,但前提是必須為指參人員提供足夠的信息和數據,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僅僅“知天感地”還不夠,還要盡快掌握敵我態勢才能作出決策,定下決心。這就是孫子早就說過的“知己知彼”。目前,單靠衛星和有人偵察機是無法快速、及時和全方位地獲取戰場信息的。無人機遙感正是能夠滿足這一需求的有效補充手段。目前,各類無人機已成為美軍收集情報、捕獲目標和分析打擊效果的不可缺少的途徑。在經歷了無人靶機、預編程序控制無人偵察機、指令遙控無人偵察機和復合控制的多用途無人機等發展階段后,無人機的技術已逐漸成熟、性能日臻完善,并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經歷了實戰的考驗。無人機的作用、地位及其潛在的軍事價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為其迅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但是,無人機成像范圍是由事先規劃的航跡范圍所決定的,即使可以航線實時上傳以及多次補充飛行,仍存在視野有限、監測范圍小、調整靈活性不夠的缺點。嚴重制約了無人飛行器執行監測任務的效能。在高度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如何使無人飛行器既“看得廣”又“看得清”,實現從地平線到地平線的超寬視場、大范圍的空中監測和戰場感知,空中全景監測技術是一種有效的技術途徑。本文建立了一種無人機機載全景監測系統,實現了空中全景監測。
參考文獻:
[1] 孫杰、林宗堅、崔紅霞,無人機低空遙感監測系統[J],遙感信息,2003.1.
[2] 唐東基、黃曉青,無人偵察機偵察[M],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2002.
[3] 李樂 全景視頻實時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 貝超、楊嘉偉、張偉,無人機在戰場偵察與目標指示中的應用[J],現代防御技術,2002.10.
第一作者簡介:
張景輝(1980.2~)男,漢族,河北冀州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數字地圖的管理應用和遙感遙測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