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個人即時通信工具模式上的照搬與自身運營屬性的限制,互聯網企業在企業即時通信領域盡管涉足最早,卻始終難以找到發展的出路。但是,當通信企業入主該領域之后,市場頓時風生水起。表面上看,強勢產品贏得了用戶,然而,這實際上昭示出了一種必然。
模式創新“術”不同
溝通的即時與便利使得即時通信工具(IM)在誕生之初便得到個人用戶廣泛歡迎,同時也受到了企業用戶的關注。在龐大的企業市場面前,諸多互聯網廠商希冀將這一成功模式復制到企業層面。但是,以IM為藍本打造的企業即時通信一直無法擺脫濃重的個人色彩,同時,昂貴的硬件布署無形中又為企業增加成本,加之布署之后還要進行相應的技術維護儲備。這無形中為企業的選擇設置了價格與技術的門檻。
模式的照搬顯然未能為企業即時通信工具打開出路,國內企業即時通信市場長久陷于緩慢發展的窘境,這使得以思科為代表的硬件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國際性企業,而國內互聯網企業對企業市場的推動力同樣難以為繼。企業即時通信市場一時間前途未卜。
正當業內普遍對企業即時通信的價值產生疑問之際,08年5月,263網絡通信率先推出面向國內中小企業的企業即時通信工具263EM。該產品以創新模式為主打,無需企業投入硬件設備和技術維護人員,即可實現企業溝通。模式創新帶來的低成本、低門檻優勢使其在中小企業領域迅速引發了轟動。
與以往企業即時通信工具的主要區別在于,263EM采用了服務的整合模式,將企業郵箱、即時通信、電話會議以及文件柜等獨立服務集于一身,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協同問題與通信成本。
此外,263EM一改與硬件捆綁的服務模式,企業用戶只需下載客戶端,即可得到企業即時通信服務,同時,明確的企業組織結構列表與通信錄功能極大的增強了產品的易用性。這是以263為代表的新通信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在企業即時通信產品形態與理念上的不同,也是“術”的不同。
運營服務 “道”不同
如果說,模式創新使得企業即時通信工具在產品形態與理念上形成迥異,那么,263EM最終打破固有局面的另一特色運營服務則展示了類企業在“道”上的不同理解。
IM的成功讓企業即時通信工具難免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這可稱為互聯網企業的“道”。然而,在面對企業級產品的時候,以流量為王的互聯網企業難免力不從心。企業買產品,用產品完全成為企業自身問題,無論維護還維修都需要配備技術人員。他們的企業即時通信工具完全是一個產品,一種功能,產品出現任何為題,需要自行解決,這是互聯網企業“道”上的短板。
然而,購買通信企業的服務便不會出現這一問題。以263EM為例,整套EM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項服務。263全程處理和解決用戶所需的問題。
此外,263擁有業內唯一的自有機房。該機房承載著其EM服務的運營,這也是用戶無需為服務布署硬件的原因。企業購買263EM,263負責全程監控,系統維護以及持續運營?梢哉f,263是為企業用戶提供整套的服務保障。用263總裁蘆兵的話說,用戶購買的不是簡單的產品,而是服務,為服務付費。
兩類企業對“道”的不同理解,使得企業即時通信工具的發展進一步分化。
新通信戰略成大“勢”
基于263新通信戰略指導的EM,憑借模式創新與運營服務的特色,推出后迅速打開市場,而國內最早涉足該領域的互聯網企業始終難以在該領域有所斬獲。
263EM能夠盤活國內企業即時通信市場,模式創新與運營服務功不可沒,但是,追本溯源在于其多年來堅持的新通信戰略,即利用新技術,創造新模式,為企業用戶提供“更便宜 更便捷”的企業通信服務。創新的模式使得263EM無需與硬件捆綁,并整合了企業郵箱、電話會議等多種企業通信功能,這降低了企業的投入成本。同時,運營服務使得263EM稱為了一種企業為之付費的服務。這些都是對263新通信戰略的有力佐證。
正是在新通信戰略的引導下,263EM通過新技術的引入,實現了模式的創新,加之通信企業與生俱來的運營服務屬性,讓其一舉敲開了企業即時通信市場的大門。新通信戰略的指引最終促成了市場選擇的必然。
互聯網企業打造的個人即時通信大獲成功,而通信企業則斬獲企業即時通信的市場份額。初看起來仿佛偶然。但是,個人即時通信領域的成功激發了互聯網企業將其復制到企業市場,卻受限行業屬性無法理解作為通信服務的本質,而通信企業憑借先天優勢,進入該領域之初便占得先機。這實際上是市場選擇的必然。263EM的成功便是市場選擇的必然。
業內人士表示,263EM在模式上的創新與運營服務解決了企業即時通信市場長期的詬病,為國內企業即時通信市場翻開了新的發展篇章。同時,也激發了通信行業業內對于模式創新以及運營服務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