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6月18日拉開帷幕。作為全球移動通信行業發展風向標,本屆大會集中展示了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最硬核、最“出圈”的技術。系列報道《通信最前沿》推出:5G-A網絡勾勒萬物智聯新圖景。
很多人可能發現,最近手機信號欄悄悄多出個字母A。這其實是最新的5G-A網絡。5G進階到5G-A,不僅網速取得新突破,人們對未來的想象空間也在不斷拓展。
在大會展館,記者背上一個智能背包,通過它可以遠程操控身旁的智能機器人。記者模擬一個抓取的動作,它就可以幫助執行。這個機器人可以用在生產線上,而人類只需要在辦公室里遠程看著屏幕,就可以操作。由于采用了5G-A通信網絡,時延非常低,幾乎可以做到實時同步。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趙世卓告訴記者,5G-A技術可以把數據傳輸時延降到小于20毫秒,這種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給人機協同應用的落地帶來更多可能。
趙世卓表示:“5G-A網絡可以從算力、連接、數據上進一步提升網絡,降低時延,深化應用場景。比如危險作業場景的人機分離,來改善操作人員環境。這不僅可以拓展到千行百業,還可以在同一個時間內讓更多用戶同時體驗到高速的網絡!
5G-A網絡在智慧交通等場景同樣取得突破。這項“超視距飛行”技術,通過導航系統與5G-A網絡深度結合,成功實現無人機遠距離飛行。這一技術已經在電力巡檢、目標偵察等領域投入應用,有效突破傳統視距飛行的距離限制。
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謝偉良介紹:“超視距飛行需要用導航技術和通訊技術來保障。5G-A網絡剛好是大帶寬低時延的移動通訊網絡,可以保證無人機超視距飛行的精準可靠和安全。避免超視距飛行之后時延帶來的飛行位置的偏差。所以這必須要用5G-A進行保障!
在場館展示之外,5G-A網絡的實用性已經在多個領域顯現。上海地鐵在多路段升級5G-A網絡后,下行平均感知速率高于600Mbps,峰值速率超過1Gbps,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信號“滿格地鐵”。在內蒙古,全球首個5G-A露天礦——伊敏煤礦,提供500Mbps的穩定上行和20毫秒的低時延網絡,助力超百輛礦用無人駕駛卡車24 小時不間斷生產,讓礦山生產更安全。
今年是我國5G正式商用的第六年,5G-A開啟了5G應用的“下半場”。電信運營商在展示各種5G-A應用的同時,也透露了最新的5G-A發展規劃。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曹蕾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5G-A商用網絡。我們在超過330個城市已經實現了5G-A的部署落地,今年我們會持續升級一些5G基站,向5G-A演進,來提升它的智能化能力!
中國電信去年在121個城市規模部署約7萬個5G-A基站。今年,中國電信計劃進一步擴大5G-A基站覆蓋規模,覆蓋超過150個重點城市。
謝偉良說:“我們與各行各業共同開展和推進各行各業當中的5G-A標準制定工作,保證5G-A網絡向各行各業的延伸和服務以及賦能工作!
目前,5G-A試點已覆蓋全國超過300個城市重點場景。隨著網絡建設持續推進,相關應用將加速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