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中國北京 — 具備連網能力的物聯網 (IoT)
[1] 設備由于缺乏足夠的安全措施,使2016年間的拒絕服務攻擊 (DoS) 或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 (DDoS) 較前一年增加一倍,由原來占整體攻擊數量的3%攀升到6%。所有IoT拒絕服務攻擊中有60%源自亞洲,21%源于歐洲、中東和非洲,19%則來自美洲。亞洲成為大量攻擊來源的主要原因是:來自該地區的科技產品向來較易受滲透,而這些已被入侵的網絡基礎設備再被利用于進行網絡不法活動。
全球蜜罐傳感器監測物聯網攻擊及被攻擊的目標長達六個月,通過威脅者曾使用的身份驗證信息發現,66%的攻擊均針對特定的物聯網設備,如某型號的攝影機。這些攻擊明顯來自受感染的物聯網設備,且意圖尋找和入侵更多同類型的設備。就如同攻擊者搜羅大量設備以進行DDoS或其他形式攻擊一樣。至于另外34%經過分析的攻擊顯示,攻擊者也試圖瞄準其他類型設備以增加其手上“武器”。
利用物聯設備發動的DDoS攻擊影響企業的層面廣泛,包括:
- 妨礙客戶、工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訪問企業的線上資源,進而影響銷售和日常運營;
- 讓員工和內部系統無法連接網絡,破壞公司各方面的運營;
- 影響提供線上服務的企業,甚至會導致其供應鏈中斷。
岱凱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陸志宏指出,即使DDoS攻擊是最為人所知的網絡威脅,也不一定是由企業的物聯網和操作技術 (OT) 設備受感染而引起。他表示:“攻擊者不只利用物聯網設備,還會盡可能尋找更多不同類型的設備來發動DDoS攻擊!
研究機構 Gartner 于2017年2月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2017年全球使用的連網設備將達到84億個,較2016年大幅增長31%,預期2020年將增加至204億個。此外,2017年相關的終端產品和服務支出將達到2萬億美元
[2]。
岱凱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陸志宏同時指出:“物聯網設備能以無數方式幫助人們及企業發展。然而,更多證據指出由于移動設備、云端應用及物聯網的普及,致使網絡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展,造成更多攻擊的形成。因而產生更多漏洞、讓數據爆炸性增加、侵害個人隱私,且資料外泄對企業的影響也變得更為重大!
岱凱建議企業采用以下行動保護自身業務,包括:
- 購買任何物聯網和運營技術設備時,首先考慮其安全性;
- 投入資金替換舊的物聯網及運營技術設備;
- 進行威脅及漏洞評估;
- 確保設備受企業內部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