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在采用新技術推動業務發展方面一直是佼佼者。汽車和航空航天工業處于創新的前沿,而制造業通過機器人最早實現了自動化,使用復合材料等先進方法繼續開拓前進。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技術雖然已經成熟了,工廠車間卻是最后實現數字化的地方。
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設備,無論是汽車還是燈泡,現在都是智能的,有技術支撐,已經融入到被稱為物聯網(IoT)的互聯網絡中。對于企業而言,通過面向客戶的活動(例如,銷售和服務)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變得更加智能,支持后端系統實現數字化連接和實時數據通信。
而制造企業要實現類似的效益,傳統的工廠車間OT(操作技術)環境需要與企業IT(信息技術)相集成,以實現數據驅動的制造業。
但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變革IT和業務架構。因此,邁向工業物聯網、工業4.0、工業互聯網或者智能工廠(不管哪種名稱,實質都是一樣的)的歷程,應該分階段進行。這將為業務帶來很多優勢,包括預測性維護、即時庫存系統、彈性支持鏈、提高質量、提高生產力、減少健康和安全事故等,因此,非常值得開展顛覆性的變革。
如果把制造業過渡到數據驅動這一歷程看成是上樓梯,那么第一步是“工廠互聯”。工廠車間里的所有單元都安全互聯,以支持必要的數據流。這使得企業能夠積極主動靈活地做出明智的決策,從而獲得競爭優勢。當這一歷程沿著樓梯繼續向上前進時,成熟度的提高簡化了流程,從而加速了產品面市。這使得制造業的重點不是放在產品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客戶使用產品的體驗。
這看起來似乎很合乎邏輯。但企業猶豫不決,因為他們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他們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確定能否通過具體的工廠設置來提高效益,了解機器互聯的哪些投資能夠獲得最佳回報,掌握當前有哪些數據,并確保沒有數據丟失或者安全漏洞。
然后還有一個問題,即怎樣應用解決方案,來支持能夠保持或者建立市場優勢的企業戰略。是否要允許業務合作伙伴連接到自己的系統,以便同步整條價值鏈——而不僅僅是訪問他們自己的機器人?如果是,如何保護自己的IP以及業務合作伙伴的?安全是必須的,但不應該阻礙業務的發展。
不論眼前一片大好還是要帶領大家走出泥沼,都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去獨自完成智能工廠的旅程。我的建議是,要善于向他人學習,利用最佳實踐,借助于專家,這樣就不用再走別人走過的老路。
作為領先的ICT解決方案提供商,Dimension Data(岱凱)目前服務于全球6000多家公司,全球500強當中,80%都是Dimension Data的客戶,覆蓋到從電信公司到零售公司到制造業到制藥業、汽車行業、物流行業。岱凱可以幫助用戶選擇最合理的ICT架構模式。不僅提供系統支持服務,更可以提供管理服務,了解客戶對ICT系統的使用行為,定制服務等級模式。
事實上,想成為領導不一定非得沖在前面。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是與已經擁有所有解決方案的技術提供商合作,盡快得到所需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