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xp5x"><big id="nxp5x"><noframes id="nxp5x">

    <var id="nxp5x"><video id="nxp5x"></video></var>

          <em id="nxp5x"></em>

              首 頁 本刊概況 出 版 人 發行統計 在線訂閱 歡迎投稿 市場分析 1 組織交流 1 關于我們
             
            1
               通信短波
            1
               新品之窗
            1
               優秀論文
            1
               通信趨勢
            1
               特別企劃
            1
               運營商動態
            1
               技術前沿
            1
               市場聚焦
            1
               通信視點
            1
               信息化論壇
            1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化論壇
            中橋發布IT融合架構市場和技術趨勢白皮書
            作者:ctm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3/10/24 13:58:00
            正文:


             

            日前,中橋國際調研咨詢有限公司(Sino-Bridges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Ltd.,以下簡稱“中橋”)正式推出《IT融合架構市場和技術趨勢》白皮書。該白皮書就IT融合架構的市場驅動力、企業部署的融合架構方式、評估融合架構的指標以及融合架構的戰略價值進行了闡述。


            過去的20年里,中國企業平均擁有的數據量從GB級上升到TB級,甚至今后有往PB級發展的勢頭。為了給IT提供業務支撐能力和響應速度,數據中心不斷地向著虛擬數據中心甚至是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方向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IT架構管理和運維成本地快速攀升。該白皮書指出,傳統IT架構正成為中國用戶通過虛擬化和云計算快速提高IT效率的巨大阻礙。數據中心演進、應用多元化以及IT對業務的響應速度,推動著近年來IT融合架構的迅速發展。


            IT融合架構的市場驅動力


            從中國市場IT融合架構的部署趨勢調查結果來看,中國IT融合架構市場在未來24個月將出現增長趨勢。超過半數(54.2%)的受訪企業已經在評估或計劃部署IT融合架構,這其中15.0%的受訪企業考慮在未來12個月部署IT融合架構,21.7%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部署IT融合架構。未來12個月,IT融合架構在企業級市場的增長(22.0%)遠高于中小企業(15.0%)。


            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市場需求的驅動力。白皮書指出,中國IT融合架構市場推動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提高IT對業務的響應速度。在數據中心演進過程中,數據中心會持續在物理、虛擬和云的混合環境下運行,企業IT架構在這種高度混合環境下的IT管理效率直接決定著IT的響應速度。27.3%的受訪企業視其為面臨的第一大IT挑戰。
            提高服務器虛擬化水平。阻礙中國用戶生產應用虛擬化最大的因素是虛擬化IT架構部署和管理的復雜性。43.3%的受訪企業認為IT融合架構能夠大幅度降低虛擬化技術的選擇、整合、調優和管理復雜性,彌補虛擬化管理經驗不足給虛擬化環境業務帶來的潛在風險。
            通過私有云,實現IT架構到IT服務的轉變。調研顯示,私有云在未來24個月內呈現強增長趨勢(65.0%)。在私有云環境下,IT融合架構,不僅加速私有云部署效率,更重要的能夠實現IT架構的集中、透明和自動化管理,從而實現彈性的IT服務交付。
            兩種IT融合架構形式和五個評估指標


            1、兩種IT融合架構形式
            目前中國市場廣為接受的兩種IT融合架構形式包括:(1)高度整合的IT融合架構。將計算節點、網絡節點、存儲節點進行預整合和預調優,以實現IT架構的集中、透明管理;(2)參考架構。以軟件為核心,將得以驗證的方案,通過第三方集成商,將來自一家或多個戰略伙伴的產品和技術進行整合,實現IT統一管理。


            對于這兩種架構的選擇,白皮書指出,相比中小企業,企業級用戶更多地考慮部署高度整合的IT融合架構(25.1%)。高度整合的IT融合架構,不僅能夠簡化管理復雜性,提升IT集中管理和運維效率以及資源管理效率,同時還能對整個數據中心實現監控,一旦某一組元出現異常,可快速診斷并解決問題,從而盡量減少對業務的不良影響。此外,高度整合的IT融合架構還具有較強的以工作負載為核心的負載均衡能力,可以在線擴展滿足企業業務的未來發展需求。


            以軟件實現的IT融合架構(參考架構),可以減少系統整合所需時間,且在IT架構生命周期中,實現系統的集中、透明、統一管理和監控,在顯著減少管理復雜性的同時,提高資源管控效率。高度整合的IT融合架構可以作為參考架構的建設單元,用戶可以受益于高度整合的“快捷”和參考架構的“已有資源利用率”,實現持續提高IT架構管理效率和IT對業務響應速度的目的。
            有知名調研機構曾預測,融合基礎架構是未來10年的主旋律。無論是高度整合的IT融合架構還是參考架構,在云計算演進過程中,標準化、規范化工作負載資源動態配置以及IT架構生命周期自動化管理尤為重要。而Dell的靈動架構系列,以面向服務的動態數據中心為設計主旨,預集成融合架構系統及參考架構,并在統一平臺的基礎上實現了基礎架構的管理和工作負載調制。其開放、簡單、高效的特性,在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產品和方案的同時,與異構系統進行整合,為企業提供高效的管理。這也是我們下文在評估IT融合架構時提到的重要指標。


            2、五個評估指標


            在評估IT融合架構過程中,經濟、易管理、開放擴展、業務連續性和迅捷是中國用戶的五大評估指標:
            經濟性:IT融合架構的經濟性主要體現在IT架構的總擁有成本。中國用戶接受IT融合架構的首先一點就是IT融合架構具有高性價比,既能夠提高企業數據中心IT資源的效率和管控效率,又能在控制新增采購條件下,實現融合。因此,對于經濟性的評估,用戶應該著眼于從IT架構生命周期和數據中心演進過程進行綜合評估。
            易管理:易管理性則要從統一管理平臺,以工作負載為核心的資源動態配置、工作負載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實時監控和故障排除等角度出發,實現對架構集中、透明和統一管理。此外,還要考慮在數據中心演進過程中,簡化異構整合和虛擬化應用部署,以及云計算IT服務交付。
            開放擴展:標準化和開放給用戶未來技術升級擴展提供了靈活選擇;跨平臺提高了已有資源利用率;高可擴展保證了IT長期投資回報。
            業務連續性:用戶在評估IT架構的業務連續性時,不僅要考慮利用各種容災技術來降低成本;同時,要保證硬件故障不影響業務運營,確保業務連續性,甚至是能夠利用已有異構資源實現容災。
            迅捷:經濟、高效地提升IT對業務的響應速度,需要IT融合架構可以根據不同應用和SLA需求動態配置資源,快速實現負載均衡,保證數據中心演進過程的應用性能穩定,以提高IT服務交付效率。
            融合架構的戰略價值


            該白皮書指出,從IT演進趨勢出發,IT融合架構對企業的戰略價值遠不止經濟、易管理、開放擴展、業務連續性和迅捷等這幾項。如何在不影響業務運營的基礎上快速實現IT架構擴容和升級,是IT融合架構對業務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戰略價值。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IT架構選擇上考慮融合架構。該白皮書的發布,不僅分析了這一趨勢的驅動力以及融合架構對于企業的價值,并且為企業評估融合架構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電話:86-10-6820 7724, 6820 7726
            京ICP備05037146號-8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4.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全部欧美老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