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移動的移動業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與電信聯通相比,中國移動的3G業務已輸在起跑線上,即使后面努力追趕也還是落后一大截。面對高端用戶的不斷流失,中國移動唯有加大對現有用戶的維系力度,通過送終端、簽在網協議、政企公關等挽留客戶。移動目前最可行的便是積極部署4G網絡,待到4G時代結合WiFi和現成的終端優勢厚積薄發,來個華麗的翻身。
關鍵詞:中國移動3G業務 競爭對手 競爭情報 通信競爭情報
中國移動的移動業務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原本3G時代與電信聯通相比,中國移動的3G業務便已輸在起跑線上,即使后面努力追趕也還是落后一大截。在中國移動幾個用戶品牌中,最先被競爭對手覬覦的應屬全球通,先是聯通用Iphone、明星終端等政策搶走一部分高端用戶,接著電信也發起Iphone進攻。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得知,面對高端用戶的不斷流失,中國移動唯有加大對現有用戶的維系力度,通過送終端、簽在網協議、政企公關等挽留客戶。在這邊移動為留住高端用戶焦頭爛額之際,那邊聯通和電信又分別針對移動的另外兩大品牌發起攻勢。
來自競爭對手的夾擊
首先是廣東聯通2011年底提出聯通2G套餐本地網打網內全省范圍將免費。這是聯通對于一直沉默的2G業務給予的一顆投湖石,而且這顆石頭還將激起不小的波浪。聯通的具體做法是這樣:根據萬眾卡現行收入結構來優化產品,推15元-30元本地網內包月套餐,套餐內本地撥打本地網內電話不限量免費,本地接聽電話免費,贈送來顯業務。由于該產品存在政策風險(網內外差別定價),會先在省內二三類個別區縣試點推廣,在解決政策合法性后再全省推廣。另外還有可能會被包裝成針對集團渠道專屬產品進行銷售,以盡量降低競爭風險。
聯通該政策一推出,首當其沖的無疑是以2G為主要經營業務的中國移動。很明顯這是聯通在3G發展之余對2G用戶以小博大進行爭奪的一個重要舉措。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這除了對中國移動2G業務帶來沖擊外,從更深層次來說,還會給整個2G市場帶來深刻影響:首先,從宏觀來看,將加快移動市場從2G到3G的轉型步伐。2G業務逐漸被3G取代,成為殘余附屬品。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還遠遠未能達到該境界。但是這一趨勢是不可避免的,2G產品發展到以價格戰為主要競爭手段,那么離邊緣化也就更近一步了。其次,從微觀的產品發展趨勢來看,語音產品成為包月卡會是趨勢,F有的移動短號集群網、歡樂在線等產品都只是小范圍內包月互打免費,聯通的新產品政策如能順利推出,這種小范圍的包月產品的優勢會被大幅削減。另外,聯通推出該政策,也會從側面打擊到中國電信的固話業務,勢必會加快固定電話用戶的離網。
當然,以上分析是在假定聯通順利實施包月政策的情況下所做,這項計劃要真正實施還需面臨相關政策規定的阻礙、以及聯通內部關于收入考核指標的衡量。即使這樣,小范圍的試點也足夠讓移動感到不安。
另一個讓移動不安的競爭對手是電信。這次電信瞄準的是移動的年輕用戶品牌。日前電信高調推出年輕品牌天翼飛Young,競爭矛頭直接指向移動的動感地帶品牌。
作為中國移動的三大品牌之一,動感地帶品牌一直是移動占據校園市場絕對份額的頭號功臣。即使現在受到3G競爭的沖擊,動感地帶的校園市場平均占有率依然堅挺地維持80%以上。但是這80%的市場份額是否能繼續保持顯得有點玄乎。不止電信,聯通也在覬覦這個龐大的市場,去年8月已經正式上線校園品牌沃派,推出36元校園套餐,與現有的“新勢力”品牌形成校園品牌體系。雖然出手比電信早一步,但很明顯聯通的沃派并沒有做起來,至少在品牌層面未能給動感地帶帶來多少撼動。
而現在電信高調推出的飛Young則顯得敵意十足。首先它的創始人是當年創立動感地帶品牌的王曉初,這讓人們對電信飛Young品牌多了幾分期待。而天翼飛Young的口號“Young or never”把目標用戶對準了從獨立走向自我的90后,這與動感地帶針對80后的“我的地盤我做主”口號不同,時代特征明顯。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最重要的是,與同檔次的“動感地帶”套餐相比,電信套餐語音通話和上網流量資費優勢較大,這顯然抓住了數據業務時代年輕人對于WiFi和流量的需求特點。就這一點上,飛Young套餐設置又顯得略勝一籌。
飛Young品牌只是剛推出,對于移動能帶來多少沖擊還是個未知數。雖然目前校園市場格局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占據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并不是最終勝利,對于移動而言,這是一場保衛戰,保守得再好也只是維持現有份額。而對于電信或聯通而言,這卻是場攻堅戰,能挖一點是一點,挖到了就是自己的用戶,份額便隨著上去。這樣對比下來顯然移動的保衛戰難度高于競爭對手。
移動該怎么做?
移動現在面臨著巨大的發展難題:3G業務發展不起來、2G業務又不斷受到夾擊。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維系2G、放棄3G、部署4G顯然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也必須意識到,目前的情況是4G發展未成熟、2G用戶不斷流失、競爭對手3G發展如火如荼。面對這樣的情形,移動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當2G用戶維系成為移動工作的重中之重時,移動用戶發展的重心必然要發展改變。
還好移動目前值得驕傲的除了暫時的市場份額外,還有客戶服務質量,而客戶服務對于用戶維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據美國NPD權威調研機構2012年最新發布的一項關于運營商客戶維護的報告稱,有大約30%的客戶離開現有運營商是因為其他運營商能提供更低的資費價格或更好終端產品,而高達70%的客戶離開是因為原運營商糟糕的客戶服務。毫無疑問,客戶服務是運營商保有老客、開發新客戶的重要環節。而根據日前王建宙的說法,截至目前,中國移動的iPhone手機用戶已達到1500萬戶,從去年以來基本每個月增加100萬戶。先不管這數據是否屬實,但移動確實在2G網絡的基礎下爭取了不少
iPhone用戶;蛘哒f,移動利用高質量的服務穩定了購買iPhone的用戶,使其安心的繼續使用移動2G網絡。這是好服務的溢價,也是應對競爭對手的有效策略。
除了服務,移動更應該看到產品對于用戶的吸引力。無論是聯通的2G語音包月產品,還是電信的天翼飛Young套餐,都針對特定用戶進行套餐內容設置,意圖和特點都明顯。為此,移動在設置產品內容時可以學習競爭對手對于時代特點及用戶需求的把握。以動感地帶為例,在2G時代動感地帶以包月短信和特色數據業務獨步天下,然而如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年輕人紛紛變成“微博控”、“社交控”,短信和數據業務不再受青睞,取而代之的是WiFi和流量,移動即使沒有3G優勢,也要在WiFi和流量上做足功夫,將產品優化成為年輕人喜歡的產品,才有可能在校園市場上取得保衛戰勝利。而針對聯通的2G包月產品,移動則不必采取跟隨措施,適當針對農村用戶或低消費人群推語音包月產品(限定分鐘數),針對家庭成員用戶推免費或低價家庭組網產品,則可對該部分用戶起到維系挽留作用。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實際上移動目前最可行的便是積極部署4G網絡,待到4G時代結合WiFi和現成的終端優勢厚積薄發,來個華麗的翻身。在此之前則應該努力維持現狀,盡量減少競爭對手通過3G給自己帶來的傷害。移動現在最大的愿望,估計應該是時間過得再快一點,4G進程再快一點,還有競爭對手們再等一等吧。(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 邱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