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國移動旗下IM即時通信服務產品飛信的“動靜”有點大。先是,從8月初開始對其會員進行收費。盡管普通用戶暫時未納入收費群體,但還是在普通用戶中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
與對會員收費這一真消息相比,另一尚未被證實的消息則直接觸及互聯互通這一移動通信運營商和即時通訊服務商兩大領域共同的神經。消息稱,中國移動擬于11月向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用戶開放飛信業務。不過,緊接著來自媒體的進一步采訪報道表明,中移動對此“尚未有具體時間表”。
就在飛信上述“動靜”漸趨變弱之際,孰料關于中電信IM服務月底上線欲挑戰飛信的消息隨即被媒體報道出來。而據傳中國聯通也正在內測一款暫名為“校園通”的IM軟件,不僅在功能上與中國移動的飛信相似,據悉已在上海部分高校隨09版“UP新勢力校園卡”的推出而隨卡贈送。
回顧從飛信推出,直至重組后運營商們在移動IM方面的種種動作,可以說,一場三大運營商之間圍繞IM的“戰爭”遲早要打響。而筆者認為,這場同樣尚無具體時間表的競爭,或將演變為一場運營商之間的新型價格戰,甚至成為運營商彼此進行套餐資費競爭和低價吸引用戶入網的新平臺。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飛信推出至今令其屢試不爽的主要推廣策略是其免費發送短信功能。在近日《經濟觀察報》的一篇報道中,中國移動集團公關部人士還表示“在電腦上給手機發短信是免費的,飛信號碼就是手機號碼,容易記,這是其他即時通訊所不能比擬的,也是飛信增長迅速的原因之一!币灿袠I界觀點認為,“目前飛信最具黏性的業務是免費短信業務”。
筆者認為,對于這種被看作優勢的免費短信策略,一旦成為飛信吸引用戶、留住用戶的核心因素,則或將意味著這一IM的推廣戰略存在問題。雖然,我們不可否認飛信目前所取得的一些看得見的成績以及在移動用戶中由于其“免費發短信”形成的影響力和口碑效應。然而,如果結束“免費發短信”這一更像是促銷策略的“產品功能”,試問飛信還能留下多少用戶?
盡管在PC和手機漸趨融合、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協同發展的趨勢下,原來專注于手機終端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推出手機端和PC端相通的IM乃至其他應用軟件都無可厚非,互聯互通也的確是移動通信和即時通訊兩大領域共同面對的難題所在。然而,中移動的飛信是否學到了QQ、MSN這類互聯網即時通訊軟件發展壯大的核心要領?或者,時至今日,中移動飛信是否以創新交出了一份有移動運營商業務特色的IM個性化發展戰略的答卷?疑惑,反而是憑借免費發短信這樣沒有多少創新含量的策略,才養成了今天這樣的飛信?
據媒體報道稱,“北京電信相關人士透露,天翼LIVE將在8月底上線,除了即時通信功能,還開出包括網內200條免費短信,網間100條免費短信等優惠條件”。對此,筆者不禁驚訝,難道中國電信也要效仿移動飛信把“免費短信”策略作為其IM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所在?如果真是這樣,飛信可真是給運營商的IM帶了個壞頭。
作為移動通信運營商,該不該推出即時通訊產品?該推出什么樣的即時通訊產品?移動運營商的IM,應該憑借哪些因素來增強用戶黏性?其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什么?這些問題,值得運營商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