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建設,信息化的“右臂”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信息化與公眾的關系也日趨緊密,而公眾對系統應用、IT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大環境下,信息化進入“軟件應用和建設”新時期。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也已經走出了設備、技術驅動的模式,進入應用、效益導向的良性循環。在信息化演變的過程中,如果把芯片、計算機、通信設備和網絡等硬件,比喻為信息化建設的“左膀”,那么軟件就是信息化建設的“右臂”。顯然,軟件與硬件成為支撐信息化健康、快速發展的“左膀右臂”,相輔相成。
從國際信息化的成功經驗來看,美、日、歐等發達國家信息化建設通常是在搭建基礎架構的同時,非常重視軟件應用的開發,軟硬件投入比例各占50%左右。然而,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與國際的通用做法還存在一定偏差,毫無疑問,要加快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還需要在軟件應用、系統集成及硬件維護等方面做出均衡的調整。
值得高興的是,據最近企業信息化投資比重的分析數據顯示,硬件所占比重均值為48.97%,軟件投資比重均值為35.98%,軟件在信息化中的比例明顯提升。事實表明,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軟硬”并舉的新時期。
軟件應用質量,信息化的“軟肋”
軟件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顯,整個軟件產業也迎來一種全新的發展局面。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軟件建設本身還存在一些需要正視的問題:產業和企業的規模偏小、缺乏關鍵核心技術、軟件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軟件應用質量低下等等,其中,軟件應用質量問題已經上升為阻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因素,不僅給政府和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而且影響了軟件建設下一步的推進,成為新的、阻礙信息化發展的“軟肋”。
調查顯示,國內企業ERP成功實施率不足30%;CRM成功實施率不足20%,數據的背后是企業的巨額損失,而帶來損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軟件應用質量問題。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軟件質量問題帶來的損失如同著名的“蝴蝶效應”(巴西叢林一只蝴蝶偶然扇動翅膀,可能會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卷風),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可能對企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實際上,在企業的信息化過程中,IT應用系統已經整合了企業的方方面面,信息傳遞、決策的執行離不開IT應用系統的大環境,尤其對那些信息系統應用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軟件質量一個小小的紕漏可能導致整個企業信息系統的崩潰,在信息瞬息萬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狀下,后果不言自明。這一切,毫無疑問也會對整個產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高質量的軟件應用對企業的作用不容否認,沒有可靠適用的應用軟件,信息化建設就好像沒有車的高速公路,再好的網絡、再多的硬件也只是擺設;而沒有高質量的應用軟件,信息化建設像沒有車剎的車在懸崖邊上行駛,后果更加嚴重。離開高質量的軟件應用,推動國家信息化進步、參與國際化競爭無從談起。
軟件測試,強化軟肋之良方
軟件應用質量帶來的系列問題讓各國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來探究,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在開發中軟件測試所占的比例不足;應用上對軟件測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系統上線、部署前后不進行相關測試;以及軟件測試人才不足、測試廠商經驗和技術水平欠缺等,造成了軟件應用質量低下。毋庸置疑,軟件測試是保障軟件應用質量的有效手段。
國外多年來的發展經驗證明,軟件測試是推進軟件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對整個軟件建設的成功實施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整個信息化順利發展不可缺失的一環。對我國信息化建設而言,軟件測試的作用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強化軟件應用質量“軟肋”的一副良方。
軟件開發離不開軟件測試,軟件測試并不是一個單獨的階段或活動,測試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從測試計劃開始,到測試用例的制定,測試的結構設計,測試代碼的編寫,軟件測試貫穿了軟件開發的全過程。并且,軟件測試在整個軟件開發的系統工程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以美國的軟件開發和生產的平均資金投入為例,通常是:“需求分析”和“規劃確定”各占3%、“設計”占5%、“編程”占7%、“測試”占15%、“投產和維護”占67%。(數據來源:中國計算機報)微軟之所以成功,除了抓住市場機會和良好的市場運作之外,軟件測試的作用在微軟成功過程中功不可沒。微軟對軟件測試的重視程度是許多同行無法比擬的,在微軟內部,軟件測試人員與軟件開發人員的比率一般為1.5—2.5左右,微軟軟件開發的實踐過程已經證明了這種人員結構的合理性與正確性;在軟件產業發展較快的印度,軟件測試在軟件開發中同樣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就軟件的實際應用而言,軟件測試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對金融、電信、交通等行業而言,IT應用系統響應是否及時、運營是否暢通,歸根究底是應用軟件質量是否可靠、系統建設和流程是否可行,這一切,同樣需要經過嚴密的系統測試和論證才能夠實現。細分到銀行業來說,一個小小的軟件產品缺陷,可以導致整個軟件系統宕機,引起數據中心下掛的所有分行以及聯網的業務無法進行,對銀行和用戶都帶來損失。事實證明,軟件測試工作在軟件應用中的作用無可替代。
軟件測試是軟件建設的關鍵所在,是提高軟件應用的質量源泉,也是強化信息化“軟肋”的一副良方。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無論是軟件廠商,還是用戶,已經逐漸認識到軟件測試的重要性,也加大對軟件測試的力度。與此同時,隨著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全面,應用系統的規模越來越龐大、結構越來越復雜,開發團隊人員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項目投資日益提高,投資風險逐漸增大等諸多因素,導致軟件測試面臨更多的挑戰。這一切,對軟件測試廠商和測試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整個軟件測試大環境提出了新的標準。
測試廠商,“護航”信息化
在國內市場,軟件測試市場還不夠成熟,相應的測試規范和管理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共同推進軟件測試發展的進程,規范軟件測試的大環境,保證信息化產業鏈的完整和健康,軟件測試廠商更是責無旁貸。對軟件測試廠商而言,最有意義的工作莫過于用實際的行動來培育軟件測試市場,規范軟件測試環境。
從歐美等發達國家來看,軟件測試廠商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球業務優化科技(BTO)領導者美科利公司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產品占據了全球58.8%的市場份額(2005IDC報告)。在中國市場上,作為全球最大的軟件測試技術和測試工具供應商、測試標準引領者,美科利同樣發揮了作為國際知名廠商應有的作用,將培育、規范中國的軟件測試市場作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在將先進的測試理念和技術引入中國的同時,主動利用在各個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幫助中國的企事來加快信息化建設,避免國外廠商曾經走過的彎路、提升IT系統的質量、性能和可用性,減少IT投資的浪費。除此之外,美科利還著眼將來,注重軟件測試人才的培養,不斷增加對軟件測試技術和人才培訓方面的投入。
毋庸置疑,當更多具有責任心的企業為中國軟件業的發展提供支撐時,信息化建設的主體將會得到有力的保障。
信息化建設,需要的是環環配合,鏈鏈暢通,而當“軟件應用質量”成為信息化建設的“軟肋”時,對癥下藥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