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電信行業的發展和電信市場的逐步開放,許多外國電信運營商和投資者都希望進入中國電信市場。截止至2005年4月底,共有22家企業向中國信息通信主管部門提出設立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的申請,其中7家已獲信息產業部《外商投資經營電信業務審定意見書》,兩家已獲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為了幫助國外的電信運營商,投資機構了解中國電信市場狀況,確定投資方向,熟悉進入程序。2005年6月,網舟咨詢發布了《外資投資中國電信運營企業研究報告》。網舟咨詢基于對電信運營市場的理解,結合對業界專業人士的深訪和各種資料分析,完成了本報告。報告對于國外運營商、SP/CP 、市場研究機構及投資公司等機構具有同等的參考價值。
《外資投資中國電信運營企業研究報告》共分為八章,50多幅圖表。集中分析和探討了外資進入中國最關注的政策、方式和領域等問題。
《報告》指出當前外資企業進入中國電信業,將面臨以下一些問題:
政策方面:
Ø 中國電信業務的開放是逐步的,涉及業務、地域和控股比例的限制性開放
Ø 外資在中國經營業務需以中外合資經營形式
Ø 采用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制度,審批復雜
Ø 中國的電信法律體系處于健全過程中,《電信法》尚未頒布實施
Ø 3G牌照的不確定性、電信重組和電信改革的變數
市場方面:
Ø 中國電信企業的重組和改革,造成未來電信市場存在一定變數
Ø 電信各業務特征和運作模式不同,外資企業戰略定位和商業模式存在較大的迷茫
Ø 中國的電信業務發展與國際相比較,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外資如何選擇重點切入的業務
Ø 根據《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外資進入中國電信市場,只能以合作的方式進入,外資企業需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
Ø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時面臨本土化問題,如產品本土化、營銷本土化、人才本土化等。
網舟咨詢認為,以上問題的解決,需要外資重視以下六大要點:
1、 審時:
外資需要充分考慮政府和主管部門逐步開放的限制措施和我國市場的現狀,選擇進入的時機。一方面,根據中國政府對WTO開放承諾,電信行業投資和對外開放政策進一步放開,在視點區域開放和控股比例上有較大突破。另一方面中國的電信運營企業需要外資的資金、技術和運作經驗,有較強的合作意愿。所以當前外資進入的條件已基本具備,外資應該及時進入,掌握先發優勢。
2、 度勢:
話音領域,移動和IP長途對傳統固定電話的替代;數據領域,IP交換技術對傳統電路交換技術的替代;以及基于IP技術的三網融合,都是大勢所趨,當前我國的電信運營商正在積極轉型,各產業鏈角色也在抓緊準備,可見正處于蓄勢待發的醞釀時期。面對無限潛力的中國電信市場,外資如果單純坐立旁觀,將措施最佳時機。
3、 守則:
進入中國必須遵守中國的電信管理規定。根據我國的現行規定,外商投資于電信服務業,應遵守三個層次的法律法規:第一個層次是我國有關中外合資企業的相應法律法規,;第二個層次就是我國的入世承諾中對外商投資電信服務業的業務領域、地域范圍和股權比例的限制;第三個層次是電信業的行業法規和部門規章。外資需要充分理解各項法規及審批程序,以更有效的方式進入中國。
4、 定位:
充分了解和把握中國現在的市場狀況、業務市場特征,運作模式,盡量規避或克服各種風險,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選擇更符合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正確的業務、靈活的方式進入中國電信業。
5、 本土化:
外資進入中國電信市場后,面臨的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本地化。在業務方面,外資應根據中國的消費者特點、文化等提供業務,在營銷模式上,采取趨于本土化的營銷戰略,但又不能完全不變地“克隆”。在運作管理和人才方面,以本土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為主,因為本土人員更適應當地環境,同時對于化解文化沖突、促進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6、 合作:
目前外資進入中國電信市場,只能以合作的方式進入。因此,外資需要了解當前運營企業的經營狀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選擇的國內企業應該符合外資進入中國的整體戰略定位,選擇可融合的管理團隊、本土化優勢明顯、強強互補的戰略性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