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經營是運營商3G時代以來的核心業務。3G時代,聯通流量經營走在三大運營商前列,以大流量、定向流量、開發流量經營管理軟件等形式給予客戶很好的體驗。電信流量經營模式與聯通相似,但在與OTT企業合作方面積極度低于聯通。而由于3G制式的限制,移動流量運營發展明顯落后于競爭對手。在3G時代移動并沒有展開大流量的經營,缺乏對OTT企業的競爭與合作,自身的數據產品推廣也由于內容和網絡支撐的不足,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
4G商用,是對三大運營商的重新洗盤。移動顯然得益于TD-LTE商用時間窗口優勢,在2014年重拾統領江湖的地位。聯通和電信受限于FDD-LTE發牌時間,目前還沒有全面商用。流量經營方面,移動一改3G時代的限制,開始大流量經營;聯通和電信則模糊2G/3G/4G界限,以融合形式推出“4G套餐”,同時延續大流量經營,加大OTT合作,創新流量產品。
4G時代移動流量資費全面下降。移動4G產品設置豐富,有飛享4G套餐、4G自選套餐和4G流量王,同時有月度、季度、年度多種流量可選包。以下以三大運營商國內上網套餐為比較對象,以移動套餐為基準,與聯通電信比較同一等級套餐下移動流量價格。
由上圖可見,在同一水平套餐標準下,移動套內流量價格基本與聯通、電信保持同一水平,而套內通話價格則總體高于競爭對手?梢娨苿4G套餐偏重于流量的設置,移動4G流量經營正在走大流量低資費路線。
與聯通相比,似乎找不到移動與OTT企業合作的典型產品。是的,移動區別于聯通和電信的地方是,移動自主開發數據產品,并以銷售數據產品獲得流量優惠的方式推廣數據產品。簡而言之,移動采取“內容+流量”組合優惠方式經營。所以,移動與OTT企業更是一種競爭的關系。
賽立信通信研究部認為一直以來,移動都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楚。移動無意淪為管道,也不愿意在與OTT企業競爭中處于被動狀態。移動意識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運營商發展的未來方向,幾年前開始建立數據基地,研發和推廣數據產品。近幾年基地迅速發展,移動擁有多款具有代表性的數據產品,如飛信、139郵箱、咪咕音樂等。
從去年7月起,廣東移動開始針對數據業務開展了送流量優惠活動。廣東移動用戶只需訂購天氣預報、手機報指定年包產品,即可獲贈100M流量。同時,用戶首次訂購和閱讀青春閱讀包或精品閱讀包,或是訂購中國移動音樂基地不分成鈴音盒“唱享金曲3元包”,也可獲贈100M流量,次月一次性贈送100M。
另外,移動利用“和分享”推廣數據業務!昂头窒怼奔磸V東移動為整合運用社會資源、拓展新型銷售渠道而推出的一種數據業務(如飛信、GPRS、手機報等)推薦模式!昂头窒怼蓖茝V員可以是任何人,通過推廣可以獲得移動流量或話費優惠。目前,參與“和分享”的推廣項目包括GPRS套餐、短信套餐、天氣預報、MM、飛信等多達120個項目。
聯通:從加大套卡流量,強化與OTT廠商合作,試水后向流量業務三個方面深化流量經營。
聯通繼續加大流量優惠力度深化流量經營。這是競爭形勢對聯通的要求,也是發展方向對聯通的要求。聯通流量優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套卡設置高流量;二是入網或者用戶使用期間不定期贈送高流量;三是定向流量包。
在數據經營方面,聯通與移動的區別是,聯通并不像移動更傾向于推廣自主數據品牌,聯通更強調和實踐與互聯網廠商的合作。聯通賣流量,OTT企業賣內容。在OTT合作方面的例子,聯通主要對OTT產品推出定向流量來實現。聯通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從2013年開始,與音悅臺、搜狐視頻、多米、樂視、鳳凰視頻分別有合作,推出5-15元定向流量包。到后來與騰訊合作,推出第一張聯名卡“微信沃派卡”,聯通一直被認為走在流量經營的前列。
去年11月,聯通發布推出創新產品——流量銀行,是聯通與互聯網行業在流量經營方面的合作案例。流量銀行有四個特征:流量管理平臺、流量交易平臺、企業營銷服務推廣平臺、運營商跨平臺運營。聯通將流量銀行定義為一個針對3G、4G用戶的流量管理與交易平臺,同時也是一個為企業用戶提供精準、高效營銷服務的推廣平臺。用戶通過參加流量平臺上的企業推廣活動賺取流量。未來,用戶甚至還可以將第三方積分(如信用卡積分、超市會員積分等)與流量相互兌換,用流量進行購物結算,實現流量的貨幣化功能。
電信:策略與聯通相似,繼續加大卡品流量經營,試水后向流量業務。在與OTT企業關系上,電信更傾向于競爭合作。
從以上論述可知,移動賣數據產品+流量,聯通賣流量,而電信則介于兩者之間。在聯通如火如荼推出定向流量之后,電信也緊隨其后,展開了OTT合作。與聯通不同的是,電信與OTT企業不僅合作推廣產品,也合作研發產品。例如電信和網易公司合作,聯合開發一款免費
聊天的
即時通訊軟件
易信,并且電信通過每月贈送500M定向流量對這款產品進行推廣。除了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發產品外,電信也有跟聯通一樣的方式,通過定向流量推廣OTT產品。
廣東電信推微博+微信定向流量6元2G,流量價格比聯通更低。各省地市也在加大力度推出定向流量產品,例如安徽電信聯合了騰訊、新浪、
阿里巴巴等17家移動互聯網企業推出20款定向流量產品。
另外,電信也開展后向流量業務模式,典型品牌是天翼流量800。電信以流量作為合作資源,與商戶協同開展業務合作,由商戶購買流量并按照一定規則提供給其指定的前向用戶免費使用。這是商戶精準營銷的新穎方式。這種方式有流量免單,推廣送流量、活躍用戶送流量等。與電信合作案例中,“網易新聞世界杯專題活動”,世界杯期間,帶動新增用戶200萬,用戶活躍度提升8.95%;“愛奇藝《爸爸去哪兒2》尋寶專題活動” 活動期間,日均參與用戶數達十萬級,用戶活躍度提升12%;這些均屬成功案例。
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是實行大流量經營策略,在數據產品方面各有側重。移動注重開發自主品牌產品,以“內容+流量”組合優惠方式推廣;聯通則是賣流量,與OTT企業合作推廣定向流量;電信既與OTT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又推廣定向流量;聯通和電信在去年以來試水后向流量業務,以流量為資源,與商戶展開精準營銷合作。
國內流量生態系統
賽立信通信研究部綜合三大運營商的策略,目前在國內形成了這樣的流量生態系統:
一、運營商直接向客戶賣流量、賣數據產品,或者以“流量+數據產品”優惠形式推廣自有品牌產品;
二、運營商與OTT企業合作。一種是以運營商提供流量,OTT企業提供應用的形式向客戶銷售定向流量;另一種是運營商與OTT企業合作開發產品,再以運營商定向流量向客戶推送;
三、運營商與商戶合作,開展后向流量業務。商戶向運營商購買流量,再以某種規則贈送給客戶,以實現精準營銷。

發展建議
流量經營方式多種多樣,運營商方式各不相同,那如何有效地經營生態系統,使運營商獲得更多主動權呢?
一、利用“管道優勢”。雖然運營商在管道化的過程中會逐漸喪失對產業鏈的控制,但只有運營商才有資本和設備進行流量經營。這就使得運營商在與產業鏈企業的交涉中掌握主動權。運營商通過“管道”的重要地位,可以更自由地選擇合作企業、合作項目,甚至在與合作企業的紅利分成上有更大的主動權。例如日本的軟銀、NTTDcomo,通過與OTT合作的模式,推出了包月不限流量的套餐或直接入股OTT廠商。
二、根據自身資源,選擇自主開發或合作開發應用。發展流量經營,必然要有應用,但應用并不是運營商的強項。這讓運營商陷入兩難,是獨自發展,還是與互聯網行業合作發展?獨立發展產品是否有競爭力?合作發展用什么樣的合作模式,應該怎么分利?這些都是圍繞著運營商的問題。
例如移動,“財大氣粗,有錢任性”,移動有資本開發基地,研發自主產品;而聯通相對移動來說缺乏資本,與OTT企業合作,可以通過靈活的分利模式在合作當中避免淪為管道,獲取紅利;電信則結合移動和聯通的方式,既與OTT企業合作開發產品,又與其合作發展定向流量推廣產品。應該說,利用自身優勢,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才是最好的經營方式。
三、對同類產品體現自有品牌資費差異化優勢。對同類產品,運營商可選擇僅對自有產品推出定向流量包。例如聯通有wo視頻業務,那聯通可以推出獨立的wo視頻定向流量包,或者捆綁套卡推出wo視頻流量包,而不對搜狐視頻等其他視頻業務推出定向優惠。
流量經營是復雜的操作過程,4G時代將迎來更大的挑戰。運營商怎樣才能把握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如何有效經營流量給自身帶來更大利益,給客戶更好的體驗?唯有在不斷實踐中,才能積累更多經驗,得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柯美君)
【歡迎與賽立信通信研究部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賽立信研究集團旗下,廣州賽立信商業征信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部,為通信行業客戶建立常態化競爭情報監測機制擁有豐富的經營,提供的研究服務包括周報(反映競爭對手市場動態為主)、月報(反映競爭對手經營情況和競爭形勢)、季報(研判競爭對手下一階段部署)、專題報告(研究當前熱點工作)等。為通信運營商制定和靈活調整市場營銷策略、競爭戰略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文章聯系:E-mail:2427205941@qq.com;電話:020-22263621。更多競爭情報文章,請登錄賽立信競爭情報網:http://www.sinoci.com.cn】
版權聲明:任何個人及媒體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于賽立信競爭情報網http://www.sinoci.com.cn,本文鏈接:http://www.sinoci.com.cn/?thread-18445-1.html。應署明作者單位及姓名。引用本文部分內容時請署明作者單位及姓名(最好有文章標題),引用本文數據資料時請注明數據表格引用自賽立信通信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