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xp5x"><big id="nxp5x"><noframes id="nxp5x">

    <var id="nxp5x"><video id="nxp5x"></video></var>

          <em id="nxp5x"></em>

              首 頁 本刊概況 出 版 人 發行統計 在線訂閱 歡迎投稿 市場分析 1 組織交流 1 關于我們
             
            1
               通信短波
            1
               新品之窗
            1
               優秀論文
            1
               通信趨勢
            1
               特別企劃
            1
               運營商動態
            1
               技術前沿
            1
               市場聚焦
            1
               通信視點
            1
               信息化論壇
            1
            當前位置:首頁 > 通信趨勢
            IT巨頭不斷蠶食通信運營商
            作者:ctm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2/4/18 14:00:00
            正文:

                                  通信業生態體系悄然發生改變

            摘要:2012年,電信運營商將面臨內憂外患的艱難境地。從內部來看,通信行業用戶增長進入存量時代、網絡暫時無法適應流量爆發式增長需求、全業務轉型開了個頭,精細化運作迫在眉梢、隊伍建設面臨巨大挑戰;從外部來看,互聯網產業不斷越過通信業的圍墻,不僅威脅運營商的增值業務,還進一步蠶食話音短信等基礎業務收入。
            關鍵詞:中國移動 電信運營商  IT巨頭 競爭情報 通信競爭情報
             
            2012年,電信運營商將面臨內憂外患的艱難境地。從內部來看,通信行業用戶增長進入存量時代、網絡暫時無法適應流量爆發式增長需求、全業務轉型開了個頭,精細化運作迫在眉梢、隊伍建設面臨巨大挑戰;從外部來看,互聯網產業不斷越過通信業的圍墻,不僅威脅運營商的增值業務,還進一步蠶食話音短信等基礎業務收入。
             中國移動盈利增長堪憂
            2011年中國移動、電信、聯通凈利潤分別達到1258.70億元、164億元、42.1億元,中國電信和聯通加起來也不及中國移動老大的一個零頭。但在行業增速放緩和競爭壓力加大的產業態勢下,中國移動的盈利增長令人擔憂。
            語音業務依然是主要優勢
            2011 年中國移動營業收入為人民幣5280 億元,穩居第一。巨額的營業收入來自于龐大的用戶數。2011年中國移動客戶總數增長11.2%,達到近6.5 億戶。中國移動的傳統強勢業務語音業務2011 年繼續增長,客戶總通話分鐘數達到38,872 億分鐘,比上年增長12.3%。
            收入增幅明顯落后
            但從增長速度來說,中國移動明顯落后于其他兩家。2011年中國移動、電信、聯通三家運營商從營業收入增幅來看,他們分別增長了8.8%、11.7%、22.2%,增幅最高的是中國聯通;從凈利潤增長幅度來看,他們各自的增長情況為5.2%、10.5%、20.0%,聯通凈利增幅先拔頭籌。
            盈利增長堪憂
            移動語音業務占據了中國移動業務收入的主導位置。據相關數據統計,移動語音業務在新增用戶的增長上并不樂觀。而在用戶語音業務量上,2011 年的單用戶MOU 僅從521 分鐘增長到525 分鐘,業務量的增長也不樂觀。
            移動語音的時代正在逐步落幕,數據業務成為了推動電信行業的增長因素之一,而且在逐步加速。而在數據業務方面,中國移動的網絡短板制約了整體ARPU 值的提升,難以獲得超越行業的增速。
             4G網絡還未到來
            兩三年內不會發放4G牌照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在正式發放4G牌照之前,中國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目前中國建有TD-SCDMA基站約22萬座,計劃利用2-3年的時間,擴充到40萬座。目前,中國移動計劃到今年底建成2萬座TD-LTE基站,并于明年底前擴充到20萬座。而升級現有3G基站也需要大概3年左右的時間。
            從政策層面來看,目前仍未看到任何4G發牌跡象與時間表,一家設備商中國區總裁明確表示,國際手機廠商如果不能看到明確的市場機會,或不能明確未來網絡頻段,投入會非常謹慎。
            4G網絡商用還需等待
            此外,部分大中城市的TD-LTE網絡建設可能很快完成,但決定4G商用的是產業鏈的完善與成熟,其中一個標志就是4G手機的成熟。4G手機的成熟度將制約4G的商用進程,而主流芯片廠商是否有成熟手機芯片供應是決定4G手機成熟度的關鍵,芯片的成熟則可以從4G數據卡是否已經商用判斷出端倪。許多人還記得最初的3G手機,大、沉、慢、熱是通病,并且電池不耐用的問題到2012年也沒有完全解決。第一代4G手機將再次面臨3G手機曾遇到過的問題。從產業鏈上看,主流手機廠商對TD-LTE的支持度將決定4G商用時間表。就目前來看,中國移動搖旗吶喊TD-LTE背后,只有中興通訊、華為等國產廠商在鼎力支持,國際廠商雖有表態,但從TD-SCDMA發展歷史來看,這種表態僅僅出于對中國移動的尊敬。
            由此一來,在未得到市場商用印證之前,還無法將4G與提升運營商競爭力等同,畢竟運營商所面對的競爭對手競爭形勢都還處于未知的變化之中。
            “被邊緣化”的運營商
            在7月中旬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最新排名中,共有7家電信運營商躋身該榜單前100強,在全球電信用戶眼中,這些運營商被當之無愧地打上了“巨無霸”、“壟斷”、“富!钡葮撕。而實際上,縱觀所有電信運營商的排名,幾乎均有不同程度的名次下滑,這并非偶然,因為數十年來建立的電信生態體系正悄然發生改變。如果運營商是一座大山,那么谷歌、蘋果、Facebook等正試圖或已經繞過它;如果運營商還不改變,那么潛在的競爭對手將開著飛機從他們頭上肆意掠過。
            繞過運營商攻占電話市場腹地
            谷歌、微軟、蘋果、Facebook一連串令人生畏名字的背后,是它們正試圖建立一種繞過電信運營商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之所以仍沒有取得大范圍成功,原因只有一個——運營商網絡的暫時的不可替代性。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和Verizon花了20年建設自己的網絡,中國移動也花了15年,這是運營商業務控制力最強的領地,但它真的無可替代嗎?
            網絡電話枯木又逢春
            在沉寂近兩年后,近日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絡電話UUCal重出江湖。其負責人汪建華已重啟域名UUCal.com,并宣布正式開展網絡電話網絡語音服務。UUCal重新上線并不能代表我國對網絡電話監管的放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通過米聊、飛信等在智能手機之間通話,其模式就是傳統的“PCtoPC”模式,與電腦之間的語音通話方式并無二致。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從以上這點來看,我國對網絡電話的一紙禁令,已經名存實亡,監管部門的態度也已經悄然改變。
            IT巨頭意圖邊緣化運營商
            從全球范圍來說,UUCal和網絡電話的鼻祖是Skype。前段時間,微軟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kype引起業界大討論,這使網絡電話的價值展現得淋漓盡致。更可怕的是,該模式已被爭相模仿,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繞過運營商”!
            新版本的Android系統目前已支持網絡電話,允許客戶發送免費短信,并通過WiFi網絡來打免費電話;FaceTime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屬于蘋果iPhone、iPad用戶的網絡電話系統,運營商鼓吹多年、并已夭折的3G殺手應用——視頻通話,竟然成為其主要賣點;Facebook也不含糊,下載專用程序后,登錄Facebook賬號,朋友欄上會顯示電話圖標,只要點擊一下,就能和網友免費通話了。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從大的趨勢來看,互聯網確實正在革運營商的命。當互聯網在基礎硬件方面高速發展的同時,它的開放性的特點決定了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在功能上能夠輕易超過電視網和電信網等傳統網絡。從長期來看,互聯網取代傳統網絡(即三網融合)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發達國家的運營商一直面臨著互聯網的有力競爭,但是國內的電信運營商還處于政策保護之下,至少短期內還沒有太大危機。
            智能管道,運營商最后的救贖
            電信業是由創新驅動高速發展的產業,電信運營商從來都是技術革命的先鋒,在互聯網瘋狂膨脹的今天,運營商是互聯網大躍進的肥沃土壤,但僅此而已,它們正離上層建筑越來越遠,無法享受到互聯網結出的顆顆碩果。2011年,“智能管道”概念代替運營商一直高呼的“轉型”口號,成為業界炙手可熱的概念,中國電信總經理王曉初提出,中國電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導者,而在中國移動的十二五規劃中,也提出要向“智慧管道運營者”轉型。在互聯網時代,運營商絕不甘愿成為廉價的通道,占據產業鏈主導地位是數十年來運營商早已養成的習慣。
            “似乎徹底管道化就在眼前”
            在中國,從3G建設、WiFi無線城市覆蓋,到“光網城市”等光纖到戶工程,無不涉及三大運營商總計千億元以上的大手筆投資,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運營商總體收益增長緩慢,總體的用戶ARPU值處于下降通道。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對于國內電信運營商來說,傳統業務的收入增長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階段。而互聯網的數據業務雖然增長很快,但它屬于基礎性服務,并且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不會帶來太多的壟斷利潤。這個是電信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所有運營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甘當管道,不行!
            “過去,數據流量就像自來水,運營商收取流量費;而現在運營商正向‘信息專家’轉型,通過管道智能化實現信息增值!睆恼Z音業務向廣義數據業務的轉型是運營商的必由之路。智能管道雖然能夠幫助運營商增加對流量的精準控制,從而提高盈利能力。但這并不能改變運營商在新的信息時代被弱化的命運。
            運營商要學會“經營流量”,但如果運營商只甘當管道,那么“短時間行,長遠不行!”。從流量收費,到智能化控制,再到進入信息服務,是三步走的過程,運營商向信息服務的轉型還處在摸索階段,必然會有一定的盲目性、收入增長緩慢等轉型問題,不能指望迅速帶來大筆回報。
            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認為,運營商只有提升數據業務比例,加速2G轉3G遷移速度;通過自己力量將市場做大,改變全行業生態,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機遇。(賽立信通信競爭情報分析師 陸繼偉)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電話:86-10-6820 7724, 6820 7726
            京ICP備05037146號-8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4.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全部欧美老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