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EMBC 2011大會以可穿戴技術為中心,充分展示IEEE在醫療保健工程中的領導地位
中國北京,2011年9月14日——人們對仿人機器人的迷戀時常會出現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仿人機器人”還沒有被制造出來,作者和導演只能對其進行發揮和想象。全球最大的科技專家聯盟IEEE的仿生假肢專家日前表示,科幻和現實之間的差別正變得日益模糊。事實上,借助“仿生假肢”,患者現在能夠通過假肢修復,在大腦思維的驅動下重新控制被切除的肢體。
如今,仿生假肢正通過移動輔助功能來大大改善截肢患者的生活質量。這種功能在結構和神經上提供了模仿人體伸展的輔助技術。通過連接患者的感官系統,未來的仿生假肢可以憑借自然附屬肢體的熟知感完成靈巧的任務。
IEEE會員、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iWalk首席技術官Hugh Herr博士指出:“最近,我們在可穿戴肢體機器人上所取得的成功,證明了科技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所彰顯的非凡能力!盚err博士及其科研隊伍發明了能夠模仿生物體動作的電腦控制膝蓋,以及機器人腳踝義肢和矯形器。這個課題對Herr博士太熟悉不過了,因為他曾在1982年的徒步探險中遇險并導致膝蓋以下截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Herr博士已經使用自己設計的專用假肢再度開始了攀登活動。他認為:“這些假肢不僅幫助患者重新獲得了身體的運動能力,還幫助他們重新享受到曾經健康時的生活品質!
鑒于可穿戴機械技術的進步,IEEE專家相信,在15年內,醫生們將能夠創造出可復制絕大部分自然運動的全機械肢體。Herr博士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夠為患者提供當前技術所無法實現的生活質量。我們不斷研究如何把假肢與人體有效地連接起來,包括在電氣和機械等方面,目的是為了擴展假肢的可控性和感知能力!
IEEE高級會員、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學博士、芝加哥康復學會仿生醫療中心主任兼截肢患者服務主任Todd Kuiken博士指出:“在創造全機械肢體中最關鍵的進步之一便是使用感官反饋來關閉控制神經環路。 如果感覺不到假肢的空間位置,控制假肢的難度會大幅提高,進而需要依賴視覺識別來關閉神經環路!
對進一步開發可穿戴機械技術的需求仍然非常重要,因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對假肢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Kuiken博士表示:“雖然外傷性截肢的數量正在減少,但在老年人口中,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導致截肢的兩個主要原因。然而,隨著科技甚至材料不斷取得的重大進步,截肢患者也擁有了更多的可選方案!
據Kuiken博士介紹,正是如IEEE這類的協會在復雜技術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表示:“現在重大的科技發展都是由團隊推動,而不像過去是由個人完成。IEEE等組織鼓勵這些團隊的構建,促進跨學科的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崩, 8月31日到9月3日在波士頓舉辦的
第33屆IEEE醫療和生物工程協會國際會議包括多個分會場,展示了可穿戴機械假肢的最新進步,以及這種技術給患者和社會帶來的全面醫療福利。
IEEE與可穿戴技術有關的其它資源包括:
· IEEE Spectrum視頻:新的研究工作,尋求將假肢與大腦直接連接起來的途徑:
· IEEE Spectrum視頻:Dean Kamen就其發明假肢成果有關的問答:
· IEEE Spectrum文章:DARPA假肢為截肢患者帶來新希望:
· IEEE的
生命科學網絡門戶提供了優秀的資源和社區,包括使生命科學跨學科解決方案成為現實的知識、機會和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