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四:移動運營商可為移動健康服務的核心資產
第五點也是這部分的最后一點,我想簡單介紹一下先期運作的國外運營商在移動健康服務提供上的 兩個例子,看一下他們是怎樣開展這方面工作的。首先,在2、3年之前日本電信運營商已經率先行動,像NTT DoCoMo就開發和部署了所謂的“大眾健康支撐平臺”,如圖五所示?梢钥吹阶钭筮呌脩羰褂玫氖歉鞣N大家熟知的便攜式生命體征感知終端,包括體重、血 氧、血壓監測器,等等,可由不同的醫療器械廠家生產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規范要求的接口。通過用戶手機(作為個人網關)上的應用和控制程序經由3G網絡來把血壓、體重這樣一些數據傳輸到電信運營商的服務器上。這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創新之舉,因為原來電信運營商僅僅扮演一個傳輸管道的角色,并不發揮更多的作用。但現在運營商變成這一重要數據資源的管家(Data Vault)(進一步的可能性是可主動地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整理,歸檔,挖掘)并根據需要為右端的各種專業移動健康服務機構提供安全可靠的適配的數據格式轉換和分發,使之得到更好地利用并應運而生新的服務型式。

圖五:NTT DoCoMo的大眾健康支撐服務平臺
第二個例子是北美運營商AT&T,它選擇與系統/平臺設備提供商(如Cisco,Polycom,Avaya)和專業醫療解決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軟件和網絡基礎設施的遠程健康解決方案來促進各種應用和服務開發及部署,例如:可用于遠程監測病人的主要健康指標并做出及時應對;避免病人和看護者的來回奔波所需要的旅行開支;使患者能夠方便地獲得醫療專家的咨詢和診斷服務;改善患者的醫療保健效果;提供一個具有好的成本效益的方便的遠程醫療培訓和繼續教育手段。

圖六:北美運營商AT&T在遠程醫療/移動健康上的戰略部署
好,現在我們來講第二個大問題,即“泛在網絡日益普及時代中,下一代移動健康技術和服務發展趨勢”,將分三個小點闡述:下一代移動健康服務的系統架構體系;運營商從“啞”通道向“智能通道+”的轉變,包括介紹個性化動態移動健康的特征;以及實行系統不同部分之間通信和接口協議標準化的意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么是運營商看好的提供下一代移動健康服務的系統架構體系?偟膩碚f,這個系統架構,如圖七所示,和人們已熟知的物聯網的分層系統架構相一致,當然,取決于部署的規模和服務的特殊性及復雜性,在具體實現上會有很多不同:
最下面的一層是感知層,就是直接貼近服務對象而采集人的生命體征和情境參數的一層,通常利用微小型的具有可編程能力的傳感器節點,通過低功耗短距離通信技術(如:低功耗藍牙- Bluetooth Low Energy,ZigBee等),根據不同的應用要求來組建一個靈活的可控、可配置、可穿戴的人體感知網(Body Sensing Network)。后面將會提到,和現有的基于單個模態的感知終端并由用戶主動開啟和按時留意操作的簡單監測系統相比,體感網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和創新服務空間,但同時也帶來了附加的技術實現和控制上的困難和挑戰。
感知層之上是網絡層,這里集中反映了運營商的強大的基礎通信設施、完善的計費系統和可控可管的網絡能力。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在核心網中增加專門的網元以確保規;瘧煤桶踩煽康姆⻊盏膶崿F。此外,業務網能夠提供多種業務能力,包括:短信,彩信,位置信息,地圖,等等。
網絡層之上是應用層,這里運營商可視需要選擇性地獨立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夠滿足大眾用戶需求的應用,或者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高附加值的利基市場 (niche market)應用,更可以通過開放平臺、通信和業務能力以及數據API等等給第三方開發者和專業(醫療、康復、咨詢)服務提供商,促進更多的創新型健康關愛服務的誕生。

圖七:下一代移動健康服務的架構體系
這也就自然地延伸到我們的下一個話題,即運營商如何從僅僅提供生命體征數據傳輸的“啞”管道有條件地轉變為促進移動健康業務規模發展的“智能管道+”(如圖八所示),具體的說就是運營商希望在實施移動健康服務的實踐中能夠逐步培育三種能力:
一是提供能同時對多模態人體生命特征參數和情境數據進行連續采集、傳輸、存儲和按需分發的能力。這些由體感網采集的數據通常包括用戶的血氧,體表溫度,心電,呼吸率,等等,但同時也包含描述用戶身體運動狀況的信號(如加速度,陀螺儀)和環境參數的信號(如聲音,位置)等等;
二是具備一定的智能信號分析能力,包括在感知端對多模態生物醫學信號進行實時增強、處理、分析、識別和融合的能力;對運動信號的分析和識別(如靜止、跳 躍、跑步,等等);對環境參數的識別(如戶內、戶外、場所、背景噪音,等等)。而在用戶的數據被傳輸、匯聚到后臺服務器端/平臺后,對此大量數據進行挖掘和建立個性化的服務和疾病預測模型;
三是有條件地進行開發和提供必要的針對特定用戶群健康關愛需要的解決方案和應用服務能力。
當然,上述這幾種能力的培育都不是運營商自己能獨立開展的而是需要和專業醫療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醫療機構和產業鏈上的其他伙伴的密切合作。

圖八:運營商在移動健康服務中成為“智能管道+”的構想
在目前為止的討論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沒有提及,這就是,保證不同廠家設備間的互操作性所必須遵守的“通信協議和接口”這一要素,從而實現在端到端系統架構中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安全可靠傳輸以及不同協議間的翻譯等操作。如圖九所示,這里包括三部分內容:
一是在數據采集(感知終端)和數據聚合設備(智能手機/個人網關/個人服務器)之間,即(無線)個域網/體感網;
二是在數據聚合設備和遠程健康醫療服務與運營設備(數據服務器、運營管理平臺、業務平臺)之間,即廣域網;
三是在這些平臺與醫療服務機構現有的信息系統之間(醫院的數據庫、健康檔案),即健康檔案網。
目前在國內所見到的主要的移動健康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大多是使用私有協議,且不同廠家的終端、器械、設備之間缺乏兼容性。在國際上相關標準化組織和產業聯盟(如:康體佳-Continua Health Alliance)正從多個角度積極推進這方面的工作。從運營商的角度考慮,我們擬采取的策略是:1)依據現有國際標準和指南,推動中國移動的網絡供應商開發并提供基于標準通信接口協議的設備,保證移動健康系統的開放性;2)根據中國移動自有移動健康應用的研究進展,在國內和國際相關標準化組織中,推動新業務類型所需要的接口協議標準化;3)針對異構PAN組網中多個生命體征傳感器節點采用不同的采樣率、數據格式的情況,研究能夠實現多傳感器間的數據同步和并行上報的協議要求,等等。

圖九:提供移動健康服務的端到端系統接口和協議規范要求
好,在演講的第三也是最后一部分,讓我們討論一下“為了推進移動健康服務,目前需要關注的關鍵技術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的難題”:
前面我們描述了中國移動和其他國際電信運營商在移動健康領域中的一些思考和正在計劃進行的業務提供方案。但要使這類服務形式真正得到實現、部署并為廣大用戶接受和信任的話,無論在技術上、商業模式上、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上,都有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技術層面上,首先就是短程通訊的可靠性問題。這是一個技術難題。因為這個體感網是部署在人體上或離人體非常接近,傳播特性不穩定,尤其受走動情況下肢體運動帶來的傳播途徑阻斷和變化的影響,以及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來自其它公用頻段設備的干擾;其次是,由傳感器采集數據的精度易受人為運動的干擾和隨佩戴位置的不同而變化;低功耗是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輕而小的智能節點設計使用戶愿意佩戴,但電池的有限壽命不足以支持長時間連續監測的要求;其他問題諸如:部分地區的網絡覆蓋時斷時續的不確定性; 缺乏與基礎通信網絡設施和電子病歷的無縫集成; 需要不斷制定和完善系統標準化和互操作性方案,等等。在商業模式上,提供移動醫療服務的生態系統還不完善,不同參與者(傳感器和芯片商,設備廠商,網絡運 營商,醫療服務單位,等等)的角色有待明確的界定。在政策法規上,在確保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方面的考慮和措施不足;在不斷變化的政治和經濟形勢下政府的醫療、保健、養老和保險等諸多政策和規范尚待明確和制定,等等。
我們再來看一下提供移動健康服務合理的商業模式,從運營商的角度我們認為首先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包括:
明確誰是最終用戶–目標用戶群?
分析用戶之所以要接受所提供服務的各種動機和需求?(對最終用戶所帶來的價值,服務提供商通過何種形式,如訂購, 按交易付費,等等,從中獲取收入?)
評估潛在的收入流(即需求的規模有多大?)
確定供應鏈/價值鏈上有哪些重要的參與者(所提出的商業案例的實現要依靠哪些參與者?)
明確服務的部署和持續的運營所需要的代價,等等

圖十:圍繞移動健康產業的生態系統
我們注意到移動健康產業的生態鏈可能會很復雜,如圖十所示,位于中間的手機符號代表移動健康的感知終端(更確切地說是佩戴它的用戶),圍繞這部手機給用戶提供一系列健康關愛服務,需要很多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當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會身兼幾重角色),其中包括移動網絡運營商,網絡設備制造商,終端生產商,IT公司(硬件,軟件,集成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金融投資機構,醫療保險公司,醫院和公共醫療機構,私人醫療機構,銀行和支付公司,等等。目前,隨著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對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需求也更加突出,為了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現有的(逐步發展但仍然有限的)醫療資源,逐步消除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在醫療水平和醫療資源分配上的差別,在中國研究、開發和部署移動健康的技術和服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此外,在“十二五”期間一方面政府已計劃大量的資金投入進行全民醫療保險的普及,建立面向社區的全科醫生制度。另一方面,國家也正在積極準備上一些面向遠程醫療和社區醫療信息化的重大技術攻關和示范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技術支撐,所以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很好的發展機遇,同心協力地來推進這一影響國計民生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任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