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nxp5x"><big id="nxp5x"><noframes id="nxp5x">

    <var id="nxp5x"><video id="nxp5x"></video></var>

          <em id="nxp5x"></em>

              首 頁 本刊概況 出 版 人 發行統計 在線訂閱 歡迎投稿 市場分析 1 組織交流 1 關于我們
             
            1
               通信短波
            1
               新品之窗
            1
               優秀論文
            1
               通信趨勢
            1
               特別企劃
            1
               運營商動態
            1
               技術前沿
            1
               市場聚焦
            1
               通信視點
            1
               信息化論壇
            1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化論壇
            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服務“兩化”深度融合
            作者:ctm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1/5/13 14:38:00
            正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 陳偉司長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高峰論壇。今天上午,工業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長出席了開模式,楊學山副部長做了重要講話,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領會講話精神,并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想就近年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思路等問題,和各位專家和企業家代表做個交流。
                         

            一、國發18號文實施以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的頒布和實施,是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央相關部委和地方產業主管部門認真貫徹18號文件精神,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行業管理制度,帶來了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有力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快速發展。
            總結貫徹落實18號文件的經驗,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充分發揮政府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明確產業發展導向,建立和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環境,以國家意志支持軟件產業發展。
            第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創新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構建促進產業發展的市場機制,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拓展市場空間,注重產用結合。
            第三,明確和強化企業的產業主體地位,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支持產學研各方圍繞研發、產業、應用、服務等關鍵環節加強合作,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
            第四,以創新驅動產業發展,通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抓手,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結合的創新體系。
            經過十年實踐,國發18號文對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探索中國特色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道路取得了顯著成果:培育了一個萬億級產業;確立了軟件企業認定和軟件產品登記備案(“雙軟”認定)等一系列行業規范和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培養了一支技術和管理人才隊伍;為下一步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十一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到“十一五”末,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規模突破一萬億,技術創新水平得到提高,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產業鏈條逐漸完備,企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日益突出。
            第一,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地位穩步提升。
            “十一五”期間,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繼續快速發展,2010年,產業總收入達到1.33萬億元,同比增長31%,產業規模比2001年擴大十幾倍,年均增長38%,占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從業人數由不足30萬人提高到超過300萬人。產業對社會生活和生產各個領域的支撐和帶動力持續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第二,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應用水平和服務能力逐步提高。
             在基礎軟件創新方面,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以及應用系統整合不斷深化,以國有大型企業為主體的基礎軟件縱向產品體系初步形成,部分產品在電力、郵政等重點行業領域得到較好應用;ヂ摼W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游戲軟件、安全軟件等領域的產品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應用逐步普及。適應行業特點、技術先進的工業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突破8萬件,“十一五”期間登記量翻了二番,平均增速達37%。同時,在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評審中,多家軟件企業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企業培育取得新進展。
            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軟件技術服務增長勢頭突出,特別是與網絡相關的信息服務發展迅速。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和信息技術增值服務收入分別為1233和2178億元,同比增長37.2%和44.6%,高于全行業5.9和個13.3百分點,兩者收入占全行業比重達25.5%,比2001年提高18.9個百分點。系統集成和支持服務實現收入2910億元,同比增長31.8%。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規模不斷擴大,離岸業務增長迅速。數字內容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動漫游戲、搜索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擴張迅速。
            大企業日益成為產業創新和規模發展的主導力量。2010年,軟件前百家企業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900億元,同比增長21%,占全國收入的21.7%;實現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13%。入門門檻從第一屆的9200萬元提高到第九屆的3.96億元,排名第一的企業軟件收入增長了11倍。其中軟件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4家。2010年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240家,較2005年增加83家。
            第四,產業格局呈現以中心城市為載體集聚發展態勢。
            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示范帶動作用和影響力快速提升,有效促進了產業集聚發展和創新提升,產業發展聚集趨勢從過去主要集中在京粵地區擴大到東部沿海地區。2010年,東部地區完成軟件業務收入11449億元,江蘇、遼寧、福建、山東四省軟件收入增長超過35%。中心城市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全國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軟件收入10643億元,同比增長32%,占全國的比重為80%。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成為軟件企業聚集發展的重要載體,軟件業務收入和出口額占全國的比重都在50%以上。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從總體上看,還是幼稚產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占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偏低。去年比重達到18%,但美國占到60-70%。
            第二,從業人員數量偏少。去年從業人員超過300萬人,3萬家企業,平均每家企業只有100人。
            第三,業務收入不高。2009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產值總和,還不及IBM一家公司的相應業務收入多。
            第四,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基礎軟件和重大應用軟件普遍依賴進口。

            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兩化”深度融合、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的關鍵時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面臨新的重大機遇。
            第一,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帶來新的推動力。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4號文件)。4號文件延續了18號文件的基本精神,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擴大了扶持力度,對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加速培育一批有實力和影響力的行業領先企業,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盡快變大變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兩化”深度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創新空間。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軟件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要發揮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和新興產業的孵化器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撐和服務“兩化”深度融合和發展方式轉變。
            第三,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正在孕育新一輪重大變革,為我國迎來創新突破的重要機遇。
            近年來,軟件產業發展呈現出網絡化、服務化、平臺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等重要趨勢,新的技術范式正在形成,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后發國家在技術創新上實現追趕和跨越提供了機遇。我們要充分發揮大國大市場的獨特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以網絡軟件為突破口,著力突破核心技術,努力抓住這一輪變革機遇,改變我國軟件產業核心關鍵技術長期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四、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圍繞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題主線,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深入貫徹落實國發4號文件,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大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行業規范管理,產學研用結合,發展和提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工業轉型升級和“兩化”深度融合服好務。
            圍繞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盡快變大變強,我們將著力推進以下五項重點工作:
            第一,著力編制和實施好十二五規劃。組織編制好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信息安全產業“十二五”規劃;參與編制好工業轉型升級“十二五”規劃、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信息產業“十二五”規劃、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互聯網“十二五”規劃、三網融合“十二五”發展規劃等,做好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銜接。
            第二,著力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打造一批有實力和影響力的行業領先企業,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梳理重點行業,確定每個行業的龍頭企業,以與世界級企業同臺競技為目標,找出差距,制定有針對性的發展目標。以收入前百家企業管理為抓手,樹立行業典范,總結推廣企業變大變強的新鮮經驗和成功做法,帶動更多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完善產業鏈,提升行業綜合實力。
            第三,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電子發展基金項目為抓手,支持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體系。加強應用和系統帶動,以系統集成商為龍頭,聯合軟硬件生產企業、科研系統,構造集成化的技術平臺,進一步加大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軟件在政務和電網等重要行業的推廣。
            第四,著力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順應不斷變化拓展的市場需求,推動創新成果率先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應用中推廣,在應用中實現產業化。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技術能力、產業能力、市場能力、服務能力融合為主要方法,加快提升行業自我發展能力,走出符合國情和產業特征的產學研用結合實踐道路。
            第五,著力完善行業規范。進一步健全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做好“雙軟”認定、信息系統集成資質管理等行業管理工作。完成知識產權專項行動任務,推進軟件正版化,依法打擊各種濫用知識產權、限制競爭的行為,規范行業競爭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做大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關鍵時期,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愿意和業界同仁共同攜手,為推動軟件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做出不懈努力。
            謝謝大家!
             
             
               
            《通信市場》 中國·北京·復興路49號通信市場(100036) 點擊查看具體位置
            電話:86-10-6820 7724, 6820 7726
            京ICP備05037146號-8
            建議使用 Microsoft IE4.0 以上版本 800*600瀏覽 如果您有什么建議和意見請與管理員聯系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全部欧美老妇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