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首次對55萬臺虛擬機進行的實證容量分析表明,低資源利用率將會威脅到虛擬化高級項目的投資回報率
虛擬化數據中心容量管理產品的領先供應商VKernel近日發表了首個虛擬化管理指數(VMI)報告。該報告采用來自2500多個虛擬化環境且代表55萬多臺虛擬機的數據,它描繪了虛擬環境中資源利用嚴重不足的狀況。如果不加以更正,隨著公司朝著更多關鍵任務應用虛擬化的方向發展,這種資源利用不足的狀況會增加投資回報率的風險性。
對于虛擬化環境來說,容量進行正確的管理至關重要,這不僅是為了維護性能,而且也是為了實現投資回報率的目標。隨著企業部署虛擬化主機的日益增多,企業也能夠提供真正的大型機容量管理,以促進資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然而,本虛擬化管理指數(VMI)報告披露了資源利用顯著不足的狀況,包括:
每核心僅2臺虛擬機的平均虛擬機密度
僅為0.7的分配/實際內存
所有虛擬機中有超過40%的虛擬機的CPU和內存分配
具體來說,每臺主機上虛擬機密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硬件制造商提供的核心密度的增加而造成的,它與容量管理流程的改進不相關。
我們認為樣品中的資源限制在于內存,因為企業不愿將內存分配增加70%以上。大多數硬件環境都是由擁有50GB內存、與2TB存儲相連的雙插槽、四核系統組成。每臺服務器的內存不足,這是因為高密度的存儲器擁有較高的成本,從而導致許多企業不得不權衡用內存換取內核。然而,數據顯示,這種權衡伎倆不夠高明,因為服務器最終結果會導致CPU豐富而內存不足,從而制約了整合率。企業應承擔詳盡分析TCO的任務,以確定如果是為高密度的存儲器埋單,那么是否應該在其數據中心部署較少的服務器,從而通過較低的運營和資本成本來進行抵消。
在所確認的“高密度”環境分析當中,存在一些亮點。這些環境:
代表樣本的3.7%
分別大于3和1的CPU和內存分配/實際比例
不會遭受與容量缺乏相關的性能問題
每臺主機擁有25.5臺虛擬機(而每臺主機虛擬機的平均數量為15.6臺)
每臺虛擬機的成本比平均成本低50%
Vkernel的首席技術官和創始人Alex Bakman表示,“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將基本的IT功能遷移至虛擬化平臺,該平臺可以代表其30%的環境。虛擬化的下一個階段則需要遷移更多的關鍵任務和資源密集型應用。如果我們在本分析中所見到的這種同樣低的資源利用模式仍然持續下去的話,高級虛擬化項目將無法獲得有意義的投資回報。對那些期望增加其數據中心虛擬化空間的IT總監或副總裁來說,這應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