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會產生一些“流行詞”,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也總是留下經典:2007年,“新領軍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軟件和服務外包業崛起的自信;2008年,“綠色產業”體現了富有前瞻性的新興外包城市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2009年,“挑戰下的活力”為金融危機中的中國軟件業注入了信心和力量;2010年,我們有理由相信,軟交會將繼續為正在努力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國作出獨特貢獻。
實際上,軟交會誕生之初就擔負了為變革的中國軟件業探索路徑的使命。上世紀90年代,當“中國制造”興盛于珠三角、長三角之時,包括大連在內的老工業基地卻正在經歷一場轉型之痛。擺脫對資源和勞動力的過度依賴,尋找引領城市跨越發展和良性循環的新經濟,是擺在大連以及所有老工業基地城市面前的歷史課題。大連選擇了以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突破口。1998年,以離岸外包為特色的大連軟件園奠基;2001年,中國第一家IT專門學院大連東軟信息學院開始招生;2003年,“大連:對日外包門戶”漸成氣候……也是在這一年,由國務院批準舉辦的中國軟件交易會落戶大連。在某種意義上,國家部委把這項活動放在大連本身就是對大連產業的肯定,同時也希望根據大連的經驗,為國家有關政策的制定、有關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從單純的行業對接到國內外最新IT技術的匯集,從外包市場的研討到軟件創新排行榜的揭曉,從關注行業應用到抓住產業發展關鍵推動人才交流和信譽體系建設,7年來軟交會不斷增添新的內容,也已形成“國際合作、軟件創新、行業應用、資金對接、人才交流、信譽體系”六大板塊結構,成為外企進駐中國市場的拓展平臺、內企承接外包業務的對接平臺、產業趨勢企業動態的發布平臺、“兩化融合”供求市場的交易平臺。一方面,軟交會伴隨著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而進步;另一方面,軟交會也以不斷產生的新創意、新理念和新嘗試引導著中國軟件業的發展。
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軟交會的價值。在加工制造出口受到很大影響的同時,軟件產業(包括服務貿易)的快速增長成為危機之下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點之一。2009年軟件服務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是所有行業里面唯一增長20%以上的產業。從更深遠的意義上說,從強調集約化生產的“中國制造”走向強調創新的“中國創造”,軟件和信息化發展將在其中發揮無可取代的關鍵作用。正如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理事長陳沖所說:“軟件與傳統產業創新性地加快融合與拓展,既是軟件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原因,也是軟件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薄皟苫诤稀睘檐浖a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而本屆軟交會的舉行也將為我國軟件服務業快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增長機遇。(姜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