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P通信聯盟12月17日 企業通信的終極目標是什么?快捷、高效、性價比高恐怕是用戶衡量一種新興通信方式的終極標準。對于國內用戶來說,UC(統一通信)在國內一直處于“聞其聲未見其人”的狀態,其距離大規模商用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只是,這廂還未預熱,近期有關于“協作”與“統一通信”的定義及區別的辯論通過各種途徑轟轟烈烈地展開。思科于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思科協作峰會”上對外宣布,將由“UC”向“協作”遷移;IBM早期推出的UCC理念也試圖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全球IP通信聯盟也于今年9月對于此“協作”關鍵詞有過針對性報道(思科網真推動協作,首次亮相下一代網絡通信展)。但是追根溯源,企業對通信系統需求的多樣性不會因為一兩個關鍵字的重新描述而改變,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其通信手段本身是否對于企業運作能夠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
2000年初,電話、傳真、短信、email、視頻會議、語音通信、數據傳輸等通信方式被融合在一個大的平臺之下形成統一通信應用,打破了電信、IT、互聯網領域之間的隔膜,讓業界第一次感受到將各種通信手段整合的魅力。06年初,隨著Cisco、微軟、IBM、AVAYA,北電等廠商的相繼加入,統一通信市場陣營逐漸形成。根據相關報告顯示,截止到09年5月,在美洲地區已經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企業用戶已經部署了統一通信和類似統一通信設備,15%以上的企業正在考慮部署。
與國外市場的高速發展相比,亞太特別是中國的UC應用正處于大規模啟動期。中小企業占較大比重的中國市場并未因眾廠商云集而呈現規模式增長。實力背景有所欠缺的中小企業并不會通過購買網絡、桌面軟件、中間件等眾多產品來實現所謂的“統一通信”。說句玩笑話,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我們談UC更多的是建立在向他人取經的基礎上。但隨著云計算在國內的發展,傳統的銷售模式開始向服務提供型轉變。服務剔除了企業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需要,大幅度地降低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門檻,使得UC在中小企業中的發展成為可能。相關預測,在未來五年的時間里,國內統一通信市場將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其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6.4%,截至2012年,國內統一通信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12億元人民幣。
“協作”最早亦出現在統一通信的實現目標之中,近期更被從中剝離突出,且強調與UC不同之意義。眾多推動“協作”的廠商所出的招數與當初主推UC時用到的并無不同——發展優勢,以自己的產品為核心推動設備或標準軟件銷售設定模式;廣結盟友,這是所有UC廠商所采取的最直接的方法。
但統一通信強調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物聯網強調物與物之間的關系,而協作則是介于兩者之間。在我們看來這三環相扣,甚至協作有凌駕于UC之上的可能。從用戶角度來說,UC用戶們的焦點逐漸向“強化個人能力以支配個人通信”的方向轉變。換句話來說,用戶真正關心的不是“統一通信”和“協作”之間概念的轉換,他們所關心的是怎樣通過統一通信或者協作來最終實現企業勞動生成力的提升。在這一點上,協作更加強調在一同工作的過程中員工、客戶直接參與到信息溝通的進程中來,并且通過Internet、個性化多模式終端設備、商業通訊軟件、商業進程軟件、在線信息和移動設備等各種接入方式及時與人和進程進行通信。從這個過程來看,靈活的協作幾乎等同于通信的全部意義。
全新改版推出的2010 NexCom Expo 下一代網絡通信展 暨 CECC中國企業通信大會、CWCC中國無線通信大會將于明年四月于京舉行。這次展會的一個重點將探討UC,協作在國內的部署應用及運營。本次的展會涵蓋范圍如下:
企業通信:UC統一通信;呼叫中心;視頻會議(網真,高清,純軟);視頻監控;融合通信;企業無線通信(WiFi/WAPI);云計算(云通信);SaaS; XaaS; 數據中心
移動互聯網:3G增值業務;增值業務平臺;手機操作系統;內容提供;手機支付平臺;移動社區SNS;游戲;IM;移動辦公方案;LBS;無線城市;智能手機;上網本
下一代通信熱點:全業務運營;3G/4G; LTE, WiMax; NGN(下一代網絡);NGI(下一代互聯網); NGB(下一代廣電網);IMS(IP多媒體子系統); FMC(固網移動融合);PTN(分組傳送網);GPON(千兆無源光網絡); OTN(光傳送網); IPTV;云計算(云通信);物聯網;M2M(機對機通訊);綠色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