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好龐大的用戶基礎及線下渠道規模。一方面這意味著大數據及可觀的盈利前景;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公司不具備的線下渠道規模,運營商應充分發揮線下渠道的作用,能為發展及推廣O2O服務提供強大支持。
雖然國內運營商在支付、社交應用等領域均有涉足,但發展卻不盡人意。路徑一與路徑二均需要長時間的布局和大量資源的投入,而面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對手,在支付、社交等領域屢屢受挫的情況下,相當一段時間內是難以形成規模和競爭力的,因此唯有把重心放在業務創新上,滲透到具體的消費場景中,以有特色的業務直接引流,實現快速切入。
選擇了合適的發展路徑,那么在資源投入方面運營商是該選擇輕模式還是重模式呢?
業內根據資源成本投入的多少及業務部門的體量大小等參數大致將O2O服務劃分為了兩種模式,即輕模式和重模式。
輕模式:即相對投入較少或體量較小的業務模式,國內許多電商、互聯網手機廠商即屬于此類,如小米、魅族等,其輕在于營銷(主要通過口碑傳播、粉絲效應而少地推面銷)、在于銷售(主要通過線上銷售,實體店較少)、在于供應(硬件生產外包)等。此種模式雖不需要過多的資源和人員投入,但其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減少成本,而是在于體現效益。
重模式:重模式相對于輕模式,相對輕模式投入資源多,業務部門體量較大;國內多數提供快遞服務的公司是典型代表,如順豐、京東等,其特定是需要大量人力作為支撐,管理更加復雜,人員教育以及其他成本較高,重模式重于核心優勢的體現,能夠展現服務的深度。
對于目前國內運營商而言,現階段主要面臨兩個難題,一方面缺乏相關經驗,另一方面,由于作為國企,其投資行為受到嚴格管控,因此考慮到成本和風險,以輕模式來進行線下業務的加載是當下的較優選擇。
(三)轉變現有觀念
轉型不僅僅是業務的轉型,它也應當伴隨著理念的轉變,未來運營商應當要關注以下幾點:
1、提高平臺的整合能力
未來運營商需要在產業鏈中扮演多種角色,需把握好平臺、商家、用戶三個環節,需提高將商戶轉化至合作伙伴的能力;將自有或合作伙伴的產品和業務進行對接的能力;充分整合和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如云計算、大數據)的能力。
2、瞄準剛需
用一個新的模式去滿足已有的需求而不輕易試圖為用戶創造需求,要把握用戶痛點,從打電話叫外賣到網上外賣平臺訂購,提高了效率、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這就是成功的解決方案。而類似于廚師上門、上門蹭飯等模式通常不符合大多數人的習慣,培養和維系用戶的成本較高,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往往難以迅速推廣形成規模。
3、回歸服務
不同于運營商的傳統業務,生活服務類業務去打價格戰、提供高補貼的策略對于轉換和提升用戶粘度的作用有限。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消費觀念也有向理性化轉變的趨勢,因此運營商提供服務的質量和對自身口碑的維護變得日益重要。
三、線下服務展望
圍繞服務和成本兩個要點,以場景滲透和輕模式為原則,為了體現運營商云技術、大數據等優勢,我們可以以印務服務為例大致構建出如下藍本:

O2O印務平臺所針對的痛點為:當用戶出現打印需求,周圍找不到打印店,或者移動設備無數據線,資料轉存麻煩的時候,使用印務平臺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用戶可打開手機APP進行定位,選擇就近的打印店即可遠程下單、打印、自取,免去尋找打印店、資料轉存的過程,節約時間成本,還能避免有線連接造成病毒感染,保障設備安全。此外,基于云及大數據的應用,平臺還可以為用戶及伙伴提供云儲存、云計算、精準推送等服務,通過有償共享的機制來建立互惠互利的用戶生態。
轉型初期,運營商需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并盡量減少投入風險,而以上的印務服務可謂是很好的考量。原因是首先它不需過多的投入,運營商可充分利用自身的線下渠道資源,而購置打印機事實上并不需要過多的成本;其次,業務操作簡單,業務人員教育成本低;再次,發揮了自身的云和大數據技術優勢,為共享用戶的文件資料、碎片信息的重新整合以及對需求用戶的精準推送提供了保障,技術與業務契合度較高,既體現了輕模式的理念(成本低,加載容易),又把握住了用戶的剛性需求(打印需求場景)。同時未來還可與其他新興、傳統業務形成聯動,向重模式過渡。
當然,以上的例子僅作為參考,但無論運營商如何轉型,成敗的關鍵都在于能否根據市場規律尋求最佳的模式,而隨著線下市場潛力的突顯,運營商應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抓住發展的機遇。
l 版權聲明:任何個人及媒體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于賽立信競爭情報網http://www.sinoci.com.cn,本文鏈接:http://www.sinoci.com.cn/?thread-20934-1.html。應署明作者單位及姓名。引用本文部分內容時請署明作者單位及姓名(最好有文章標題),引用本文數據資料時請注明數據表格引用自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l 【歡迎與賽立信通信研究部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賽立信研究集團旗下,廣州賽立信商業征信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部,為通信行業客戶建立常態化競爭情報監測機制擁有豐富的經營,提供的研究服務包括周報(反映競爭對手市場動態為主)、月報(反映競爭對手經營情況和競爭形勢)、季報(研判競爭對手下一階段部署)、專題報告(研究當前熱點工作)等。為通信運營商制定和靈活調整市場營銷策略、競爭戰略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文章聯系:E-mail:
2427205941@qq.com;電話:020-22263536。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市政中環大廈17樓。更多競爭情報文章,請登錄賽立信競爭情報網:
http://www.sinoc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