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國電信 流量計費 4G套餐 賽立信 賽立信通信研究
摘要:在2016年“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表示中國電信將推行全流量計費4G套餐。賽立信通信研究部分析了電信推出此套餐的緣由及對電信4G業務發展的推動作用。
隨著2016年“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落下帷幕,這場以“互聯網+”“智能”為主題的展覽為用戶帶來了一場盛大的視聽體驗之旅:VR眼鏡、無人機、智能手表、智能自行車、3D打印模型機、智能電子音樂設備等等,這些前沿的科技產品都預示著未來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前景。
除了前沿的科技產品,大會也對未來智能時代的新趨勢和新熱點進行了一番研究和討論,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就表示:中國電信將推行全流量計費(語音、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模式,逐步取消長途漫游費,成為國內首家嘗試全流量計費的運營商。
所謂的“流量計費”模式,其實在國外已經相當普遍,美國運營商AT&T和Verizon早就都推出了所謂的純流量套餐,即套餐只對數據流量計費,對語音和短信免費,不限使用量;去年5月,韓國電信公司也已開始試水“流量自選套餐”,用戶可根據流量多少選擇不同價位的月租套餐,重要的是不管選擇何種月租套餐,語音通話及短信一律免費。
不難看出,隨著4G時代的逐步興起,用戶消費特征逐漸呈現出以流量為主、語音短信為輔的特點,運營商流量經營時代已正式到來,因此,筆者認為以流量作為計費標準單位的新型計費模式也必然成為運營商經營的新焦點。
電信首推流量計費4G套餐
為落實全流量計費模式,電信在天翼終端博覽會上發布 “天翼4G+云卡”,該套餐最大的亮點就是“無套餐、無月租、不清零、語音可折算成流量”,用戶按照30-200元的額度充值付費后,獲得相應額度的流量即可使用,語音、短信可折算成流量計費。
在流量資費上,1GB流量低至25元。用戶購買的流量有效期為3個月,在有效期內放心使用不清零,打電話和發短信均可按一定標準折算為流量計費。在流量往語音上折算時,1MB流量=1分鐘通話=1條短信,這樣在語音和短信上的價位比普通4G套餐也具有一定的優惠。
該卡的推出,在業內引起了不少的討論。分析指出,對用戶而言,一方面新套餐更簡化,用戶僅需了解總流量額度即可,無需區分語音、短信、流量各種套餐數據,套餐內容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全流量計費的套餐,不會出現訂購的套餐有時流量不夠用,語音用不完的情況;另外,全流量計費套餐的流量均為全國流量,相應折算的語音通話也是全國通話,用戶打電話時不再需要區分是本地、長途還是漫游通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信董事長楊杰還在博覽會上表示,將在今年年內逐步取消長途漫游費,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全流量計費也有關系,因為全流量計費的套餐流量為全國流量,折算成語音后的流量也是全國統一價,這就不再需要區分是本地、長途還是漫游通話。
電信緣何要推流量計費
相比電信聯通,中國移動4G業務最先發展,已經形成了較大的先發優勢,在競爭居于不利的情況下,賽立信通信研究部認為,電信唯有采取較為激進的轉型突破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
首先,4G是全網通時代的起點,也是流量爆發性增長的時代,在傳統語音短信業務收入逐步下降的情況下,流量經營必將成為運營商增收的重點,因此,流量也將反超語音、短信成為用戶最大的通信業務單位,將流量作為通信計費單位是大勢所趨。
其次,流量資費將逐步下調,將語音轉為流量計費,在一定程度上對用戶來說較之前是有所優惠的(流量不區分漫游),從這個角度來看,純流量套餐的推出應該也會得到用戶認可,只要配合適當的營銷宣傳,突出賣點,破除用戶對流量的恐懼,轉而接受更為優惠的純流量套餐似乎顯得更為容易。
此外,當流量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后,未來無線語音短信套餐勢必會推出市場,電信率先推出純流量套餐也算是提前打下了一定基礎,為未來進一步推動產品升級優化做好準備。
流量計費能否助推電信4G發展
電信作為國內三家運營商首家推出流量計費套餐,屬于套餐計費模式全新的嘗試,或許將對市場產生較大的沖擊作用,幫助電信在4G業務的拓展上更進一層樓。
首先,相對移動和聯通而言,電信2G存量用戶很少,而且今年3G用戶向4G遷移速度非?,4G滲透率節節攀升,隨著電信進一步完善4G網絡建設和覆蓋,預計到明年上半年4G滲透率將超過60%,有可能反超移動成為三家運營商中最高的,所以,對電信而言,采用流量計費具備較強的用戶基礎,拓展起來成功率更高。
其次,在國家政策層面來講,下調流量資費、取消長途漫游費等勢在必行,這也為流量計費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撐,按流量計費,用戶打電話時所折算的語音通話也是全國通話,不再需要區分是本地、長途還是漫游通話,這對用戶來說無疑是非常劃算的,因此,流量計費套餐很好地貫徹了國家降費的政策要求,達到多方獲利的效果。
此外,電信在業內首次推出流量計費套餐,必將成為市場和用戶聚集的焦點,隨著營銷宣傳進一步鋪開,輿論和業界關注也將更多地傾向電信,這無疑會為電信又一次成功的營銷造勢,一方面利于電信品牌塑造,另一方面,如果產品真受到用戶認可的話,將會大大提升電信4G的產能。
對整個通信行業而言,不斷的進行經營模式創新和優化升級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整個行業向前,但市場反應如何,對電信到底是利是弊,我們目前仍無法定論,但就國外運營商經驗來看,這是行業發展所要經歷的必然階段,我國運營商只有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嘗試和創新,才能摸索出一條最有利于我國通信行業發展的新道路。
版權聲明:任何個人及媒體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于賽立信競爭情報網http://www.sinoci.com.cn,本
文鏈接:http://www.sinoci.com.cn/?thread-20948-1.html。應署明作者單位及姓名。引用本文部分內容時請署明作者單位及姓名(最好有文章標題),引用本文數據資料時請注明數據表格引用自賽立信通信研究部。
【歡迎與賽立信通信研究部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賽立信研究集團旗下,廣州賽立信商業征信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部,為通信行業客戶建立常態化競爭情報監測機制擁有豐富的經營,提供的研究服務包括周報(反映競爭對手市場動態為主)、月報(反映競爭對手經營情況和競爭形勢)、季報(研判競爭對手下一階段部署)、專題報告(研究當前熱點工作)等。為通信運營商制定和靈活調整市場營銷策略、競爭戰略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文章聯系:E-mail:
2427205941@qq.com;電話:020-22263536。更多競爭情報文章,請登錄賽立信競爭情報網:
http://www.sinoc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