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鈴,鈴……清晨的一陣響鈴,讓我和“周公”“陰陽相隔”,幾翻不舍和掙脫后,迎來了一個善良而又溫馨的提示:您好,你有快遞沒有簽收,當時居然被好奇心侵占了我的理智,順應著語音提示上的操作后,一個自稱是某某公安局的某某警官非常氣焰地和我核實身份證號碼和名字,然后說我犯了經濟詐騙罪,犯罪金額高達1000多萬!你知不知道情節有多嚴重!一陣恐慌之后,我認識到我只能做兩件事,求情和聽任安排。求情只是客套話。他也沒有理會,最后要我提供銀行卡或者存折賬號,提交保釋金。也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我竟然將里面只有幾十塊這么一個“重要”的信息,誠惶誠恐、畢恭畢敬地向警官先生稟告清楚,還懇請他,我是學生,能不能少拿一點。隱約感覺到這位警官先生有點失望。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告訴我這種情況比之前更嚴重,犯罪之余還無法交保釋金。此時,另外一個自稱是更高級的警官和我談話,一番陳詞濫調之后就說“你銀行賬戶沒有錢,沒有關系,用你爸爸媽媽的賬戶也可以,總之,這保釋金是一定要交的,不然警察局會找上門的”當我真想找我爸媽的存折的時候,我開始有點動搖,和我父母有什么關系呢,會不會是嫌我錢太少?我沒有答應他們的要求,一次次用一句不知道放哪里回擊他們。幾翻求情之后,他們撂下一句話“我會回來找你的”,回過神來后,上網搜索,才發現原來是電話詐騙的一貫伎倆。此乃筆者被詐騙不成功案例之其一。
其二,當時筆者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已有2、3年社會經驗,以為從此以后就和電話詐騙絕緣,怎么會預料得到在網上找工作的時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天某跨國企業的HR,打電話告訴我他們公司對我感興趣,讓我準備好中英文簡歷,辦好簽證后,隨時準備去美國佛羅里達州集團總部面試。但是奇怪的事隨之而發生,來電顯示號碼不詳,郵件上電話的區號和公司地址不一樣,在互聯網的幫助之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小心國外用工招聘”“新型詐騙方式出現——勞工輸出”最后在一些論壇上面發現也有和我類似情況的網友在討論,甚至有一網友的愛人也接到這種電話,已經在苦練英語,準備護照,為以后工作準備。該網友甚是心疼,百般無解。種種事實告訴我,又一種新型的詐騙形式出現。所幸的是我“任門外風吹雨打,我自勝似閑庭信步”,可惜的是,讓他們逍遙法外了。
作為行走在詐騙與揭穿互相交織這一江湖的老百姓。監管者、運營商、社會企業,能否還給我們一個涇渭分明的世界?是否一定要互相傷害?但事實是遠遠沒有我們想得那么簡單。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資本家逐利的天性從來沒有改變,所以現實是從運營商到技術公司,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央視財經頻道曾經有一期節目,對這種騷擾電話、詐騙電話進行暗訪調查。調查發現,在某些呼叫中心,幾十名員工在不停的打電話,一天打400多個。高級一點的呼叫中心,甚至不用人工坐席,專做語音自動群呼,只要將語音廣告導入電腦,語音群呼系統就會自動撥打電話,電話量更加驚人。部分銷售顧問,甚至可以一天打了100萬個電話,其中接通的有36萬個?吹竭@里,筆者疑惑的是,市面上那么多所謂的手機管家,怎么就不起作用呢?難道也被騙?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萬萬沒想到的是,呼叫公司和用戶玩起了攻防戰,幾天換一批號碼,甚至可以使出殺手锏——隨心所欲地任意顯示號碼。最后連110也不放過。呼叫中心何以具有如此強大的技術呢?原來,其背后還有一些公司,專門提供技術支持。
作為“行業技術支持的”科技公司就為呼叫中心專門研發了一套系統,既能批量外呼,還能語音自動群呼,某些科技公司在“業內”已相當有名氣,擁有大量的客源,已經為各地的呼叫中心建設了數萬個人工坐席。為了讓騷擾電話更加具有迷惑性,增加用戶識別難度,科技公司還會使出更厲害的手段幫助呼叫中心隨意顯示主叫號碼。這種技術,在這一行業被稱作“透傳”。隨著“行業”的加速發展,“透傳”已經不是什么高深科技,慢慢演變成參與這個行業的“最低消費!备跽,可以“透傳”假號碼,假手機,假號碼還可以私人訂制,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如此到位的服務,已經有點心動了吧?
有號碼也不行,大海撈針,如何縮小目標人群,也要煞費苦心一輪,但是商業社會,就連器官都可以買賣,何況個人信息,內容包括姓名、單位、電話、車牌號碼、家庭住址等,有的甚至精準到用戶的存款在哪個銀行。有時候一千元錢能買到幾千條個人信息,也有時候幾百元錢能買到幾萬條個人信息。
有技術,有名單,剩下就差通道——運營商,濫用透傳技術顯示虛假主叫號碼,不僅迷惑了用戶,更是被一些不法分子用來實施詐騙,正因如此,工信部曾多次對顯示虛假主叫號碼的行為開展治理工作,有專家曾說過這種透傳技術運營商是可以識破的,運營商在它的后臺有一個設置項,可以設置出一分鐘之內呼出去多少個號碼是屬于騷擾行為,一旦符合了騷擾的這個標準,就可以關停你。然而為了完成業績,沖任務量,部分運營商,部分人員仍然允許透傳。為求達到目的拉到客源,他們會建議你使用他們的呼叫中心,不需要你使用換號軟件進行換號,直接結合總機和直線電話就可以解決,免除你買軟件的煩惱。有技術,有名單,有通道,還有如此到位的服務,想做的話,還好意思say no嗎?最后還是驗證了那句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種種跡象都表明,運營商是電話詐騙的背后的重要幕后推手之一,更有助紂為虐之嫌疑。正因為它是通信通道,所以肩負起了種種社會道德責任,要維護老百姓的隱私權,杜絕不良電話的輸出,同時它們也是一家企業,所以需要盈利,給股東和員工報酬。社會責任離不開他,利潤離不開他,他是別人眼中高大無上的大企業,也是其他人眼中行業薪酬和福利的佼佼者。多重身份的交織,一舉一動都被無限放大,人性的貪嗔愛恨,也給運營商帶來了重重的烙印。運營商沒有錯,科技公司沒有錯,電話詐騙終歸是一場人性的較量。較量歸較量,有關部門還是要對虛擬號碼進行攔截,不能讓偽號碼接通用戶。從源頭上降低較量的幾率。最后筆者奉勸一句:便宜莫貪,只有這樣才能從這場較量中穩操勝券。
【歡迎與賽立信通信研究部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賽立信研究集團旗下,廣州賽立信商業征信有限公司通信研究部,為通信行業客戶建立常態化競爭情報監測機制擁有豐富的經營,提供的研究服務包括周報(反映競爭對手市場動態為主)、月報(反映競爭對手經營情況和競爭形勢)、季報(研判競爭對手下一階段部署)、專題報告(研究當前熱點工作)等。為通信運營商制定和靈活調整市場營銷策略、競爭戰略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文章聯系:E-mail:
2427205941@qq.com;電話:020-22263536。更多競爭情報文章,請登錄賽立信競爭情報網:
http://www.sinoci.com.cn】